刘煓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16 14:27:2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刘煓
别名:刘湍,刘执嘉,刘太公
所处时代: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沛郡丰邑
主要成就:生下汉高祖(刘邦)
陵寝:汉太上皇陵(陕西富平)
谥号:汉大皇帝
庙号:汉始祖
职业:太上皇帝
荣耀: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人物简介
刘太公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一直居于丰县。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起,丰县为西楚控制,刘邦派人迎接太公,但为项羽派兵所阻。前205年,汉军先是攻陷西楚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之后楚军反攻,汉军大败,太公遂与刘邦之妻吕雉一同被楚军所擒,被西楚当做人质。
公元前203年,楚汉持续对峙,项羽把太公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煮了太公,未料刘邦回答:“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结拜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的要煮你老爸,也分我一碗汤吧!”(原文: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本来就要把太公杀掉,因项伯的劝阻,太公始能幸免。同年后不久,形势于楚军渐渐不利,项羽就把太公与吕雉送还刘邦,以换取楚汉以鸿沟为界。
刘邦称帝后,本来五天朝见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节一般。但后来管家告诉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后来刘邦再来看拜见,太公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大惊,知道原因后就尊太公为太上皇。太公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正史有关太公于刘邦发迹前和被尊为太上皇之后的记载极缺乏,晋代小说式文献《西京杂记》有则故事说道太公当上太上皇以后移居长安深宫一直闷闷不乐。刘邦询问的结果才知道太公“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新丰城),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前197年,太公在栎阳宫去世,后来葬于万年(今中国陕西省临潼区北,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姚村南2000米。)家庭
祖父
刘仁:始迁丰邑中阳里,号丰公
妻妾
元配王含始:史称刘媪,昭灵皇后,武哀侯刘伯、合阴侯刘喜、汉高祖刘邦、宣夫人之母,一说名为王始含,位列(汉朝)太上皇后第一位。
庶妻李氏:也被刘邦封为太上皇后,公元前197年崩。生楚元王刘交。
儿子
史书载刘太公有四子,分别是刘伯、刘仲、刘季、刘交,刘伯早亡,刘仲又名刘喜,刘季就是刘邦。
长子刘伯:汉五年正月,早逝,刘邦灭项羽后,为称帝作准备时追尊其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其妻封阴安侯次子刘仲:又名刘喜,无甚材能,刘邦即帝位后封其为代王,但匈奴进攻时刘喜却弃国而逃,被废为合阳侯,孝惠帝二年(前193年)去世,因长子刘濞为吴王,故谥为顷王。其妻为顷王后。
第三子刘季:即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后,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建都长安。刘邦登基后,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以及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第四子刘交:被刘邦封为楚王,死后谥元王。兄弟四人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
注:前三子都是刘太公元配妻子昭灵皇后王含始所生,第四子楚元王刘交乃刘太公庶妻太上皇后李氏所生。
女儿
宣夫人:刘煓嫡妻(原配妻子)昭灵皇后王含始所生。刘邦称帝时,追尊她为宣夫人,高后八年五月追尊为昭哀后。
孙子
刘恒,汉文帝。
曾孙
刘启,汉景帝。
玄孙
刘彻,汉武帝。
-
- 诱使明朝灭亡的“两件小事”是什么?
- 尽管前几天,笔者发文点评了“因一位御史老婆捉奸行为而引发《‘蝴蝶效应’导致明朝灭亡》的观点”,但这并不是说我就不认同“蝴蝶效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