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章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1-20 11:17:5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刘玉章
字 号:麟生
所处时代:民国时期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陕西兴平本县庄头乡白家空村
出生时间:1903年
去世时间:1981年
主要成就:陆军二级上将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四期、美国参谋大学
学 籍: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
军 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军 职: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
刘玉章(1903—1981),字鳞生,陕西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由排长累升至副团长。1933年率部参加古北口战役。抗战期间,升任师长。在国共内战中,他两次率领第52军成建制从辽沈战场和上海战场上逃出。1953年调任“台湾防守区司令”,翌年出任金门防卫司令官。 1957年转任“陆军副总司令”,1958年就任“预备部队训练司令”,并赴美国参谋大学特别班深造。1960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67年接任“台湾警备司令”,一直到1970年6月。1970年受聘"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1年病逝,终年78岁。
刘玉章(1903—1981),字麟生,陕西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由排长累升至副团长。
1925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参与讨冯之役;1933年在第2师任营长时,参加古北口之役。当时第2师(师长黄杰)奉命支援25师师长关麟征所部,于古北口南天门抵抗日军,刘右臂中弹负伤。此时第2师与25师同在第17军(军长徐庭瑶)建制之下,稍后在1937年时,又以此两师为基干成立了52军。
军旅生涯共负伤五次,其中第二次受伤在中原大战时,伤愈后,头发脱落,从此“刘光头”之名响亮于世。
1953年调任“台湾防守区司令”,翌年出任“金门防卫司令官”。领导金门挖山洞、掘战壕、凿地道,并开辟太武山登山公路。同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秘密研拟了"特甲计划"。台湾预备出动一个军赴朝鲜对抗志愿军,规划由陆军52军军长刘玉章或67军军长刘廉一领军参战,相关参谋作业完成后因国际复杂政治因素,直至1955年始终无法实行后停止实施。
1957年转任“陆军副总司令”,1958年就任“预备部队训练司令”,并赴美国参谋大学特别班深造。1960年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67年接任“台湾警备司令”,一直到1970年6月。1970年受聘“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1年4月11日病逝于台北。
程潜
中文名:程潜别 名:程颂云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醴陵出生日期:1882年3月31日逝世日期:1968年4月5日职 业:军事将领、政治家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信 仰:三民主义主要成[阅读]
李品仙
中文名:李品仙别 名:鹤龄国 籍:中国出生地:广西苍梧出生日期:1890年4月22日逝世日期;1987年3月23日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保定军校主要成就;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党 派:中国国民党[阅读]
龙慕韩
中文名:龙慕韩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安徽怀宁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38年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一期主要成就: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71军八十八师中将师长 龙慕[阅读]
廖龄奇
中文名:廖龄奇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祁阳县出生日期:1905年逝世日期:1941年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廖龄奇(1905—1941),湖南省祁阳县人,1925年入黄埔军[阅读]
李天霞
中文名:李天霞别 名:耀宗国 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宝山县县城(今上海宝山区)出生日期:1907年12月23日逝世日期:1967年2月10日职 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主要成就:抗日时[阅读]
黄百韬
中文名:黄百韬 别 名:字焕然,号寒玉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直隶省天津府 出生日期:1900年9月9日 逝世日期:1948年11月22[阅读]
徐永昌
中文名:徐永昌别 名:徐次宸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山西省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出生日期:1887年12月15日逝世日期:1959年7月12日职 业:将军、军事家毕业院校:陆军大学信 仰:三民[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