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弘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1 11:02:2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林士弘
别 名:南越王、太平楚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饶州鄱阳(江西鄱阳)
职 业: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
主要成就: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楚政权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大兴徭役,发动大量的民丁营建洛阳,开凿运河;又屡次地举行对高句丽远征。搞得民穷财尽,怨声载道。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大业七年(611年),山东人王薄首先树起义旗,反对隋朝的压迫。接著,全国各地农民起义迅速展开,此伏彼起。
大业十二年(616年),鄱阳人操师乞率先起兵反隋,林士弘积极响应,很快成为义军的中坚力量。操师乞率军攻陷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隋炀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去讨伐操师乞。操师乞中流矢而死,林士弘替代他统帅部众。林士弘与刘子翊在彭蠡湖(今鄱阳湖)交战,刘子翊战败身亡。林士弘军威大振,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十二月初十日,林士弘据守虔州,自称南越王。不久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太平,任命同党王戎为司空。林士弘又攻取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杰竞相杀死隋朝的郡守县令,以整个郡县来响应林士弘。北自九江、南到番禺(今广东广州)的广大地域都为林士弘所据有。
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方与县的贼帅张善安袭击并攻陷庐江郡,于是渡江,在豫章归附林士弘。林士弘怀疑他,让他在南塘上扎营。张善安因此怀恨林士弘,就袭击并打败林士弘,烧毁豫章郡的外城而去。林士弘迁居南康。萧铣派他的部将苏胡儿袭击并攻取豫章,林士弘退保余干县。林士弘虽失豫章,但仍然尚有南昌、虔州、循州、潮州等数州之地。 武德元年(618年),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归附林士弘。武德三年(620年),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沈宝彻杀死隋朝的州官,占据二州,归附于林士弘。
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被杀,萧铣的散兵大部分投靠了林士弘,林士弘的军队因此重振势力。同年,唐朝荆州总管、赵王李孝恭派遣使者前去招抚,林士弘所辖的循州、潮州二州都投降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林士弘派遣他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率兵二万围攻循州,唐朝循州刺史杨略与林药师交战,杨略大败林药师军,将林药师杀死,林药师的将领王戎以南昌州投降唐朝。林士弘害怕,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向唐朝请求投降。随即又逃入安城(一作安成)的山洞(今江西安福东南),袁州(今江西宜春地区)百姓相互聚合响应林士弘,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派兵打败了他们。林士弘就在此时病逝。
杨达
本 名:杨达别 称:杨士达字 号:字士达所处时代:隋朝谥 号:恭 581年,隋朝建国,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位子爵。吐谷浑侵隋西部,上柱国元谐为元帅征讨,杨达为属下司马。还军后,杨达兼[阅读]
张镇周
本 名:张镇周所处时代:隋唐朝出生地:舒州同安郡主要成就:唐朝开国元勋之一 四年(621年)八月,以淮南道行军总管镇抚南方,后改任舒州总管。六年(623年)三月、六月,先后在洪、宣[阅读]
温大雅
本 名:温大雅字 号:字彦弘所处时代:隋末唐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主要作品:《大唐创业起居注》主要成就:帮助李世民登基谥 号:孝 温大雅(572-629),字彦弘。[阅读]
杜正伦
本 名:杜正伦所处时代:隋唐时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相州洹水主要作品:《杜正伦集》官 职:同三品→中书令爵 位:南阳县侯→襄阳县公 杜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阅读]
杜淹
本 名:杜淹字 号:字执礼所处时代:隋末唐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杜陵官 职:吏部尚书,参豫朝政爵 位:安吉郡公谥 号:襄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阅读]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