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19 21:45:1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李志敏
出生地:湖北
出生日期:1925
逝世日期:1994
职 业:书法家、教授
毕业院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著名书法家、当代草书大家、书法理论家
代表作品:《书论-三春堂学书笔记》(第二届505中国文化奖"特别奖") 、《草论-三春堂狂草》
兼职一: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兼职二: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
兼职三:中国书法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
兼职四:北京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主任
兼职五:北京大学燕园书画协会首任会长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著名民法学家,北京大学燕园书画协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首任会长。早年求学于武昌艺专学习书法、绘画,后专攻书法,是我国当代草书大家、改革开放时期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他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草论》,是“引碑入草”的理论首创者和实践开创者。与沈尹默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有当代草书”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誉,与林散之并称“当代草圣”。
人物生平
李志敏 男,汉族,出生于湖北老河口,祖籍河南南阳。少时临习楷书多年,1946年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攻书画,广泛临习汉魏碑刻及大小篆,1950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到北京大学执教。毕生致力于草书探索,所作纵横恣肆,气势贯通。作品为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书画院收藏及收入《中国书画》、《中国现代书法选》、《中国古今书法选》和日本出版的《中国书画家作品选》等,或被刻石。其中《中国当代著名书家》(一九九二年五月出版)一书载文专门介绍其书法。发表《论书法的神韵》、《谈魏碑的临习》、《泰山碑刻赞》等论文。他的许多书法作品作为北大珍品赠予国际友人,他于一九八五年应邀访问日本,交流书艺,一九八八年应邀在华盛顿大学讲学,作书法专题讲演。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评审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燕园书画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
吴志攀在《草论-三春堂狂草》一书序言中写道,北大美学家兼书法家杨辛先生对我说过:“李志敏老师创造了当代中国草书的一个高峰。”北大另一位书法家张振国教授曾对我说,北京的高校里面有三个人书法最好,北师大的启功老师、首师大的欧阳中石老师、北大的李志敏老师,三足鼎立。李老师的草书和魏碑写得最好,可惜他走得最早。如果李老师今天还在,那他的名气一定大得很。这些评价,我都是信服的。张老师还说,李老师在世时,谈到名气时曾对人说过,“生前不鸣,死后留名”。这八个字,正是李老师一生淡泊的写照。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说:李志敏书法对张旭《古诗四帖》有精深的研究,笔法苍茫古朴,横向取势,强调书法意象之美,讲究因象而得意,因意而成象,意与象混而成书,浅识书者,得其象,不解其意,深识书者,得其意而意其象。他精于书法的意,也精于书法的象。其狂草作品借字成象,因文造境。志敏教授曾送我一幅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笔极为大胆,任意挥洒,笔走龙蛇,尽显大家风范。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说: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先生独步一时,是著名书法家,是书名显于学名或曰书法和学问兼二为一的教授,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这由北大各院系所的老匾牌,由原写在百年讲堂的北大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由镌刻在原法学院逸夫楼前的“建楼铭”,由散落于全国大江南北数以千计、万计的书法作品可以见证。
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北大三支笔”的老一辈书法家陈玉龙说:李氏狂草,深得张长史真髓,神采飞扬,有大家气象。运笔如行云流水,信笔写来,大小由之,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纵笔如飞,或狂飚惊落,或戛然而止,或蕴藉含蓄,翁郁朦胧,元气淋漓,冥渺难寻,幽深莫测。正如《宣和书谱》所称“狂客风流,落笔精绝”。志敏尤善布局,任意剪裁,修短合宜,堪称谋篇布局之高手。人们常说: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字一腔都是美、都是戏、都是艺术:我谓:李氏一运笔、一挥毫、一笔一画、一点一撇都是美,都是佳作,都是艺术。谚曰:“真积力久”、“炉火纯青”、“功到自然成”,揆诸梅氏李氏,洵非虚语。所著《书论》,言简意赅,洞幽察玄,颇富哲理,实为李氏定鼎之作。李志敏《书论》获第二届505中国文化奖(特别奖)。当代书家如沙孟海、林散之、李志敏等人的作品,飘然出尘,云海滃郁,都十分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著名书法家沈鹏在早年致信李志敏先生时说:新近出版《现代书法艺术作品》第二辑,足下所书亦极佳!此格为全书第一流作品。
我国老一辈哲学泰斗、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专门评价:“李志敏同志是书法名家,兼擅书论。他的书法在当代独树一帜,他的书论亦多独到见解,自成一家之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早年曾致信评价:“李老书法之苍茫,气势之狂放,结体之奇异,章法之险峻,完全突破了世俗的审美观,是与古人通息又展示现代精神的神品!率真!热烈!气势浩然!”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评价道:“李志敏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草书被认为是继毛泽东之后中国最优秀的草书作品。”
首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得主葛路教授在《当代书坛一杰李志敏》一文中评价:80年代起,他经常出国讲学访问,时而以法学家的身份出现,时而以书法家的身份出现,有位美国人不理解,怎么可能把严谨的法学研究与浪漫的狂草创作集于一身呢?十年以来,他的独树一帜的书法作品,流传到海内外许多地方,有些已镌刻于石。他擅长行书,尤入迷狂草。像他这样有才华、造诣很高的狂草书家,在当代中国书坛寥寥无几。他作狂草,满怀激情,提笔之前,伫立审视案上的幅纸,连连吸烟,一旦意象在胸,便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毫端,迅速挥扫,一气呵成,之后,把笔一投,欣然微笑。他的狂草,大家公认其最大的特色是气势磅礴。有人批评他的狂草难认,殊不知他“重书之精神内涵,故所书唯求任情恣性,不备六体”。甚至他的署名,也不尽相同,有时猛然一看,不知何许人也。他偏爱草书,传世作品草书居多。他的行书功力深厚,风神特殊,并不亚于草书。所作所书,雄劲倔犟,老辣生涩,小至点画,大到整体,给人若引弓待发、若屈铁凿铜的印象。书品活托出书家的个性。他的行书,初看并不惊人,久看则意趣不尽。
2014年,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成立,聘请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王忍之、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为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巩献田为会长。会上,王忍之同志向研究会赠送了亲书的“李志敏赞”书法作品:“熔诸家狂草於一体,极具自己面貌,当能无惭前人。著书论草论为标志,彰显独特见解,可以启发后学。”
启功先生更是对李志敏先生的书法造诣大为赞赏,他说:“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
赵朴初先生说:“我是先见李志敏其书,后见其人。最初看到其大草作品时,觉得实在难以认读,并略显生涩。可放在一边,偶然再来看时却感佩其点画老辣苍劲,不乏神来之笔。故仔细端赏,甚感其真神品也!”赵朴初先生后来视李志敏先生为当代书法的扛鼎者、引领人,还多次对李先生开创的“引碑入草”提出可贵的建议。
法籍华裔书法理论家熊秉明提出:“当代书法要从碑帖结合上找出路,狂草就应该像李志敏先生这样写,引碑入草价值不容低估”。
著名书法理论家和实力派书法家的寇克让说:“草书创作就如下棋,不能紧盯几子之得失,要谋全盘之大局。李志敏先生深谙此道,是当代草书一流高手,是真正靠功力取胜的书家。”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金开诚说:“改革开放以后,记不得从哪一年开始,才在大饭厅的东门看到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我想,这一定就是校训了。这校训当然很好。因为其中所提出的四种行为指针都对人很有教益(特别在治学方面),值得广大师生铭记力行。过去,我每次路过大饭厅,都要对这八个字凝眸一观。这倒不是为了加固对校训的记忆;而是因为这八个字乃已故的北大书法家李志敏教授所书,李先生的书法雄健奔放,恰如传统书评中常常说到的“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一直得到我的很高评价。北大校训尤为李先生的精心之作,故而很耐人观玩。”
林散之
中文名:林散之别 名: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南京市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0日逝世日期:1989年12月6日职 业:诗人、书画家主要成就:草书艺术代表作品:《中日[阅读]
沈尹默
中文名:沈尹默别 名:君默、秋明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汉阴出生日期:1883年逝世日期:1971年6月1日职 业:诗人、书法家、教育家信 仰:道教主要成就:书法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阅读]
郭风惠
中文名:郭风惠别 名:贵瑄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河北河间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73年职 业:河北河间三中校长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代表作品:《风惠楼诗剩》,《郭风惠书法选》,《[阅读]
华世奎
中文名:华世奎别 名:北海逸民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863逝世日期:1942职 业:书法家主要成就:天津“八大家”之一 华世奎(1863-1942)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字[阅读]
-
- 五子棋竟源自上古时期
- 棋具与围棋通用,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华人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以及欧美一些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