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纪纲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23 20:44:5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名:纪纲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临邑

  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组织靖难军与侄儿建文皇帝争夺天下。建文二年(1400),燕王率领大军与建文帝五十万大军激战于德州以北,建文帝的护国军战败南逃,燕王攻破德州城。五月,燕王率领二十万铁骑路经临邑,在临邑东北二十多里处演练骑兵,附近几十里内人民惨遭蹂躏,几乎灭绝人迹。临邑自古有宿安店,燕王朱棣路过此地时,宿安人纪纲与同乡穆肃结伴投军,纪纲冒死扣住燕王坐骑,请求自愿跟随燕王效命。燕王喜纪纲胆略过人,弓娴熟,当即将他收为帐下亲兵。

  燕王大兵围攻济南时,遭到山东参政铁铉顽强抗击,燕王久攻不下,命人将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境内。济阳诸生高贤宁与纪纲是同学,高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用弓箭射回城下,燕王得书后非常高兴,佩服高的文笔。后来,燕王围攻三月不克,率军撤回北京。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绕道攻破南京继皇帝位,下令搜捕高贤宁,高贤宁被逮捕以后,燕王想封他官职,高贤宁宁死不屈,燕王派纪纲前去劝降,纪纲与高贤宁在一起读书时,两个人相处很友善,纪纲被老师逐回家后,两个人一直有书信来往,纪纲好言相劝高贤宁接受官职,高贤宁说道:“君被学校驱逐,造反故应尔,我食朝庭俸禄多年,决不能负义投降。”纪纲知无法改变其志向,婉言回复燕王,燕王遂将高贤宁释放回家,这是纪纲所做的一件善事。

  燕王十分宠幸纪纲,授忠义卫千户,即位后升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亲军和主管诏狱。时建文旧臣被都御史陈瑛诛杀数十族,亲属受株连被杀者达数万人,其事多由其亲行。明成祖以为忠,视为心腹。曾矫旨下盐场取盐数百万斤,夺官船运输,尽入私囊。构陷富商上百家,夺其资为己有。还曾阉割良家幼童数百人,服侍左右。

  纪纲骜不驯,诡计多端,他善于迎合明成祖旨意,广泛设置校尉,每日收集军民情报,用严刑苛法,诬陷诽谤,受到成祖格外宠爱,很快又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兼掌锦衣卫。纪纲一时成为权焰熏天的权臣,更加卖力地替成祖铲除异已。阳武侯薛禄跟纪纲争夺一名美色女道士,被纪纲用铁瓜打破脑裂几乎死掉,大学士解缙因为劝阻成祖更换太子,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成祖北征时,解缙私谒太子,被汉王检举揭发,解缙被囚禁于死牢中。汉王买通纪纲,派人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浙江按察使周新受到纪纲诬陷,以谋反罪被处死。明成祖常常把所愤恨的官员交给纪纲处以死刑,纪纲到其家中以帮其求情骗取钱财,然后再处死这些人。种种不法得逞后,使纪纲更加胆大妄为起来。

  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病故,成祖下诏全国选美,各地送来的美人到达京师后,纪纲挑出绝色美人藏于自己家中私纳。纪纲查抄到已故吴王的冠服后,私自隐藏在家中,有时还穿在身上,命令左右饮酒祝贺,高呼万岁,没有一个人敢告发。纪纲家中私养了大批亡命之徒,暗中修建隧道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刀枪、盔甲和弓箭。永乐十四年端午节,成祖亲自主持射柳比赛,纪纲想学秦代的赵高指鹿为马,他对锦衣卫镇抚庞英说:“我故意射不准,你把柳枝折下来,大声呼喊说我射中了,看看众人有没有敢出来纠正的。”庞英按照纪纲的话做了,在场的人竟无一个人敢出面纠正,纪纲高兴地说:“没有人敢难为我了。”纪纲加紧了逆谋活动。后多蓄亡命,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不料,被一个与他有仇的太监揭发了,成祖大怒,将纪纲押送都察院审讯,查清楚他的种种不法行为后,将纪纲凌迟处死,将他全家男女老少发配戍边。并列其罪状颁示天下。

  • 朱棣

    朱棣

      中文名:朱棣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职业:皇[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解密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
解密 唐高祖李渊为什么向突厥称臣?
百科档注: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