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彪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8 14:39:0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曹彪
字 号:字朱虎
所处时代:三国
民族族群:汉
主要作品:《答东阿王诗》
爵 位:楚王
曹彪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221年)晋升爵位,迁移封地,为汝阳公。黄初三年(222年),封为弋阳王。当年迁移封地,为吴王。黄初五年(224年),改封为寿春县。黄初七年(226年),迁移封地为白马。太和五年(231年)冬天,到洛阳朝见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楚王。当初,曹彪前来朝见时违犯了禁令,青龙元年(233年),被主管官员上奏批评,曹叡下诏削减了他三个县、一千五百户的封地。青龙二年(234年),遇到大赦,恢复了削减的三个县的封地。
景初三年(239年),曹彪增加了封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有三千户。嘉平元年(249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谋划迎立曹彪,在许昌建都。九月,令狐愚遣亲信张式以监察亲王为名赴曹彪家拜访,对曹彪说:“令狐使君向大王致意,天下的事未可知,愿大王珍重!”开始了他们另立新君的第一步。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淩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于是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淩之叛。但是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王淩於是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支持,但杨弘和黄华却向司马懿揭发王淩的图谋,司马懿於是率军讨伐。王淩自知不敌,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后来王淩自知他不久一定会被诛杀,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王淩、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魏帝曹芳派遣太傅司马懿和侍御史去到曹彪的封地考察验证,把各个有牵连的人逮捕治罪。廷尉请求征召曹彪治罪,于是依照汉朝惩治燕王刘旦的旧例,派人兼任廷尉大鸿胪持节符赐给曹彪用玺印封记的诏书严厉谴责他,让他自谋出路。曹彪于是自杀。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子都被罢免为平民,迁移到平原郡。曹彪手下的官员以及监国谒者,因为犯了知情而不加以辅正教导的大义,都被杀。正元元年(254年),曹芳下诏书说:“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国家,依附奸人,自己身死,后代被废为平民,虽然是咎由自取,还是哀悯怜惜他。国君具有容忍包容的器量,是亲近自己的亲人的方法,特封曹彪的世子曹嘉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260年),魏元帝曹奂为曹嘉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五百户。
曹礼
本 名:曹礼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国 籍:曹魏爵 位:元城王 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曹礼受封为秦公,封地为京兆郡。黄初三年(222年)改封为京兆王。黄初六年(225年)改封元城王[阅读]
陈矫
本 名:陈矫别 称:刘矫字 号:字季弼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广陵东阳主要作品:《上言备蜀》主要成就:曹魏开国功臣官 职:司徒爵 位:东乡侯谥 号:贞 陈矫早年为避乱,[阅读]
卢毓
本 名:卢毓字 号:字子家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涿郡涿县(河北涿州市)官 职:司空爵 位:容城侯谥 号:成 卢毓十岁时失去父亲,当时正值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的乱局,二位兄长[阅读]
孙礼
本 名:孙礼字 号:字德达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主要作品:《清河平原争界案图宜属平原疏》主要成就:于所治理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芍坡之战力拒全[阅读]
夏侯尚
本 名:夏侯尚 字 号:字伯仁 所处时代:汉末 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沛国谯郡 去世时间:226年 爵 位:昌陵乡侯 官 职:征南大将军、荆州牧 谥 号:悼 夏侯尚年轻的时候,[阅读]
-
- 李时珍是怎样成为一代名医的?
- 奇花异草带来的乐趣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李时珍的父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