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07 14:29:3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姓名:本杰明·富兰克林
别名:班哲明·富兰克林
国籍:美国
宗教信仰:自然神论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1.说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就在一个简单的放电实验中,富兰克林取得了第一个重要发现。他让A、B两人分别站在木箱上,用莱顿瓶分别使他们带上玻璃电和松香电,又让A、B向站在地上的第三个人C放电,结果都有火花闪现。但是如果A、B带电后先互相握手,再向C放电,结果都没有火花闪现。富兰克林由此发现玻璃电和松香电可以互相抵消,于是总结出电荷有两类,他把玻璃电叫做正电,把松香电叫做负电,分别用“+”、“-”符号来表示。并提出了电的单流体学说,他认为:每个物体都有一定量的电,电只有一种。摩擦不能创造出电,只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它们的总电量不变。物体上带过量电的称为带正电,不足的称为带负电。由于这些概念的引入,使电成为可以定量的物理量了。
2.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制作了避雷针在1749年到1751年间,富兰克林仔细观察和研究了雷、闪电和云的形成,提出了云中的闪电和摩擦所产生的电性质相同的推测。1752年他在费城进行了震动世界的电风筝实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利用风筝将大气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由此证明了他所提出的“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的设想。根据这一理论和他对尖端接地导体放电现象的发现,1750年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这一建议首先于1852年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避雷针的发明不仅可以防止闪电所招致的严重危害,同时也破除了迷信,揭示了自然力的真实性质。
数学贡献他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研究范围极广。在数学上,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
-
- 李世民晚年荒淫生活:将美艳弟妹占为己有
- 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一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
-
- 密须国是怎么灭亡的,跟姬昌有什么关系
- 远古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夏族和商族。夏族,居住于今甘肃、陕西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一带。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