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朱标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5-04 16:19: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朱标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太平陈迪家

  出生日期:1355年10月10日(乙未年)

  逝世日期:1392年5月17日

  职 业:太子

  庙 号:兴宗

  谥 号:孝康皇帝、懿文太子

  陵 墓:明东陵

  朝 代:明朝

  立 储:1368年

  父 亲:明太祖朱元璋

  母 亲:孝慈高皇后

  嫡姊妹:宁国公主

  皇 子:虞怀王朱雄英

  皇 妹:江都公主

  朱标(1355年—1392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元至正十五年 (1355) 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 (1368) 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 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仍称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上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清朝亦称兴宗孝康皇帝标。

  《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 朱慈焕

    朱慈焕

      中文名:朱慈焕   别 名:朱三太子、悼灵王、王士元等   国 籍:明末清初(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633年(明崇祯六年)   逝世日期: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阅读]

  • 朱慈烺

    朱慈烺

      中文名:朱慈烺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出生日期:1629年   逝世日期:1644年   职 业:太子、宋王   谥 号:悼皇[阅读]

  • 朱由榔

    朱由榔

      中文名:朱由榔   外文名:Zhu youlang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顺天府   出生日期:1623年   逝世日期:1662年   职 业:皇帝[阅读]

  • 朱允炆

    朱允炆

      中文名:朱允炆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京师(今南京)   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皇帝   主要[阅读]

  • 朱棣

    朱棣

      中文名:朱棣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职业:皇[阅读]

  •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简介朱元璋明太祖高皇帝(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御讳元璋,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庙[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