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19 09:03:1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周培源
外文名:Chou Peiyuan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02(壬寅年).08.28
逝世日期:1993(癸酉年).11.24
职 业: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清华学校,加州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
中国近代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经典力学
所属党派: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
配 偶:王蒂澄

周培源(1902.8.28-1993.11.24),江苏省宜兴县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24年周培源毕业于清华学校,192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是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1929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八届中央主席,第九届中央名誉主席。
1993年,经中国有关部门的批准,正式成立周培源基金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周文伯是清朝秀才。母亲冯瑛生有一子三女,周培源排行第二。
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中等科。学习期间,发表数学论文《三等分角法二则》,受到当时数学教授郑之蕃的赞许。
1924年,由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
出国留学
1924年秋天,因成绩优秀,被清华学校派送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系继续完成大学课程。
1926年春、夏两季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27年,周培源入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研究生。他先从师贝德曼,后改从数学家埃里克·坦普尔·贝尔(Eric Temple Bell),做相对论方面的研究,并参加数学谱系计划(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次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为《Th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a Body with Rotational Symmetry in Einstein's Theory of Gravitation》,并获得最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
1928年秋,他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在沃纳·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教授领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
1929年,赴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在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4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教授领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研究。
回国任教
1929年回国,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其时年仅27岁,并先后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2年,周培源与王蒂澄女士结婚,生有四个女儿。王蒂澄退休前,一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书。
1936年至1937年,据清华大学休假规定,周培源赴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其间参加了爱因斯坦(Einstein)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
1937年,他假满回国。不久,抗日战争爆发。7月底,平津沦陷。8月,侵华日军开进了清华园。周培源受校长梅贻琦之托,安排学校南迁,曾先后任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在这期间,他抱著科学家应为反战服务,以科学拯救祖国危亡的志向,毅然转向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赤子之心
1943年至1946年,周培源再次利用休假赴美国。他先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理论研究,随后参加美国国防委员会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海军军工试验站从事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当时,周培源明确提出:不做美国公民;只担任临时性职务;可以随时离去。
1946年7月,离职去欧洲参加牛顿诞生300周年纪念会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他还参加了在法国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并被这次大会以及会后新成立的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选为理事。同年10月,周培源由欧洲重返美国。
1947年2月,与夫人携三个女儿全家离开美国返回上海。4月回到北平,继续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并相继担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因年事已高,周培源主动辞去了校长职务。
1951至1982年间,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52年,在北京大学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即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还领导建造了北京大学直径2.25米的三元低速风洞。相继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党委副书记。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曾任数理化学部的常务委员。
1957至1986年间,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58至1986年间,先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10月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一篇5000多字的阐述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文章,同时还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三点建议。
1978年3月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至1981年5月)。6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周培源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0月7日周培源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抵达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主要参观、访问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
1980年周培源处理复杂的派关系让他不堪重负,身心俱疲,选择了“激流勇退”。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在北京逝世。
严济慈
中文名:严济慈外文名:Ny Tsi-Zé别 名:谱名泽荣,字慕光,号厂佛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东阳县下湖严村出生日期:1901年1月23日逝世日期:1996年11月2日职 业:物理学家、教育[阅读]
于敏
中文名:于敏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出生日期:1926年8月16日逝世日期:2019年1月16日职 业:科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物理系主要成就:国家自然科学奖[阅读]
李德
中文名:李德外文名:Otto Braun国 籍:德国出生地:慕尼黑出生日期:1900年9月28日逝世日期:1974年8月15日职 业:特工,军事顾问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信 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与创建巴[阅读]
解方
中文名:解方别 名:解如川国 籍:中国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84年主要成就:开国少将 解方,原名解如川,字沛然,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四平乡。193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