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密闻

江南士族不支持朱元璋故事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www.04bk.com) 时间 : 2020-06-17 09:22:4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还不知道:江南士族反对朱元璋的读者,下面汉文化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宋朝末年崖山海战失败之后,汉人政权沦陷,蒙古铁骑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政权大一统的国家“元朝”。可是元朝政权存在不过百年时间,便被朱元璋推翻,重新建立了汉人政权。

  随着明朝刚刚建立,出现了一个令朱元璋头疼的问题,江南的大批士族并不支持他。因为在江南士族的眼中,朱元璋才是叛乱分子,元朝才是正统国家。为什么“驱除鞑虏”的朱元璋得不到江南士族的支持,反而是“蛮夷之族”的元朝得到他们的认可呢?

  驱除鞑虏的朱元璋为何不被认可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当时的江南士族却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便是支持新王朝的建立,但是呼声较弱,另一种便是反对朱元璋建立的政权,这一类人都是支持元朝的人,代表人物有王逢、戴良、杨维桢等一大批人。

  据记录当时元朝有名的江南遗民人便高达85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学者和大儒。这些人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均以元朝遗民自居,公然反对朱元璋的政权。这些人反对的方式各有不同,有归隐山林当起了隐士,有宁死不屈选择自杀明志。

  士族纷纷反对朱元璋建立的政权

  要知道读书人在元朝并没有什么地位,读书人在当时被称为“臭老九”。可是为什么这些饱学之士还是对元朝如此效忠呢?

  第一个原因便是利益,我们先要从元朝的“四等人”制度说起,有人说元朝统治者把人分成四等,由高到低分别是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身为第四等的南人有什么利益可言呢?

  其实“四等人”并非是元朝明令执行的一种制度,这一点历史学家早就有公论,在元朝的正式文件上也从来没有过这一种制度。只是因为其中的歧视链确实存在,但是这种歧视并不包括文人学士。

  元朝的四等人制度并不包括文人

  元朝政权存在的一百年中,虽然汉人做官的比较少,但是并非不存在。而对于元朝歧视读书人的这一说法也并不正确,对于大多数的江南士族来说,元朝便是自己需要尽忠尽孝的“本朝”。

  元朝如果消亡了,那么自己在元朝庇护下的所有功名利禄都会化为乌有。而朱元璋在最初北伐的时候,打着“驱除鞑虏”的口号,这对南朝的遗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元朝真的被定义为伪朝,不能称为正统的话,自已在元朝所取得的所有成绩也就没了意义。所以才会万般的抵制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为了利益,江南士族反对朱元璋的政权

  而第二个原因便是儒家文化里的忠义,元朝毕竟经过了近一百年的统治,一百年的时间足够诞生四五代的人。也许元朝最初的时候有些人还会以宋人自居,可是经过几代人的更替,人们从出生便是在元朝的统治之下,自然也把元朝当成了自己的国家。

  而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忠,便是忠君爱国,忠于皇帝要远远大于别的事情。古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若是国家都灭亡了,怎么来建立不朽功业呢?没有一个君主来效忠,自己的才华又怎么施展呢?

  儒家的忠义也是士人反对朱元璋的原因

  所以元朝虽然被朱元璋灭亡,但是很多人还是对元朝能够卷土重来抱有幻想,正所谓“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社会利益注定要被从新分配,很多既得利益者要面临重新的洗牌。再加上深深刻进骨子里的忠君思想,所以使得江南士族根本就不支持朱元璋。

  而面对这些人的阻挠,朱元璋也是深感头痛,因为得不到士族的支持,朱元璋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并不完整,缺少合法性。便如同后来的康熙帝一样,为了能够让明朝遗民出山相助,不惜开博学鸿词科,面对请不出来的抬也要抬到北京,朱元璋与康熙所面临的是相同的问题。

  康熙与朱元璋面临相同的问题

  所以为了能够得到士族的支持,朱元璋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候,也开始做出让步。当年以“驱除鞑虏”为名反元的朱元璋,开始转变自己的说法:“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于是又开始大幅修改《元史》,其修改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朱元璋将红巾军写成是“贼”,而自己则是灭贼得的天下,并非是从元朝手中窃取的。

  二、朱元璋效力于凤政权的事迹被隐去,将自己出身于黄巾军的事迹抹掉,同时韩林儿的死与自己也便无关了。

  三、把朱元璋与元朝的作战隐藏很多,这样朱元璋主要是与贼作战,反而成了元朝的守护者,只是一不小心将元朝的天下夺了。

  朱元璋为了政权的合法性修改《元史》

  朱元璋的做法被后来的清朝所借鉴,所以清兵入关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并大肆宣扬明朝是亡于李自成之手,与清朝无关。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的建立,都纷纷用这样的借口来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证明自己是得国者正。

  朱元璋修改历史也是无奈之举

  在古代人的价值观中,造反是以下犯上的谋逆之举,但灭贼便是戡乱定国,拯救黎民百姓,这才是正途。所以为了能够符合这些遗老遗少的观念,朱元璋不得不修改历史,由此也可见这些士人的影响力之大。

汉文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野史秘闻 声明:江南士族不支持朱元璋故事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夸父追日的故事有何寓意?
夸父追日的故事有何寓意?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雍正被恐吓之谜
雍正被恐吓之谜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