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坑杀”就是“活埋”吗?真正的坑杀可能让你意外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www.04bk.com) 时间 : 2020-06-16 08:30:4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今天汉文化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坑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规模坑杀,如白起坑杀40万赵军,项羽坑杀20万降卒,这个肯定不是挖坑活埋了,从时间、技术和工作量上都说不过去。那得挖多大一坑,或者得挖多少个坑啊!毕竟40万和20万人的规模在那摆着呢——即便数字有水分数量依然可观。工具也是个问题,拿什么挖坑?行军打仗肯定不能带太多的镐或铁锹。即使部队配有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工程兵,做完这件事的时间成本也不可估量,划不来。类似这种,坑杀其实就是杀的意思。
史家一般将坑杀这个词用作谴责,指屠杀无辜,如大规模杀俘和杀平民。有人往往望文生义,以为坑杀是活埋的意思,是不正确的。古书中往往有描述坑杀后尸体堆积如山的描述,例如慕容垂在看到参合陂之战中被北魏坑杀的燕军将士的遗骸,堆积如山,郁愤而死。可见坑杀根本不存在埋的场景。以长平之战为例,白起也是不可能有时间挖出可以活埋四十万人的大坑,而投降的赵军也不可能不加以反抗。
一旦中原统一形成统一政权就很少出现。其次坑杀主要出现在大的会战和消耗战之后,双方无论兵员,粮草,消耗过大。战胜方为了维持自己的经济和政权稳定会杀俘。而坑杀主要针对放下兵器,成编制的投降后,对方力量等于或大于己方力量,如项羽和章邯的巨鹿之战。章邯手下投降的士兵就因为力量过大无法分割收编,也养活不起。放了又会落草或者被秦国的官府收编。所以就采取坑杀。
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史记》在记载长平之战时说“挟诈而尽阬杀(kēng shā)之”,后人在解读史记的时候,就把坑杀解读成了活埋。其实古代的”坑”字即有活埋,又有设计陷害的意思,长平之战的“坑杀”实际上指的是用欺骗的方式杀害,而杀人的方式当中也包括活埋,而并非全是活埋!
汉文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爱才、善用降将的曹操,他为何要杀掉主动归降的吕布呢?
- 妃子年过50之后为什么就不能侍寝了?原因是什么
- 被凌迟处死的大太监刘瑾,究竟犯了什么错被割了三千刀
- 刘邦建立汉朝后,天下太平了吗?
- 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底气是什么呢?
- 宋朝晚婚晚育盛行,早现在一千年,王安石也有责任系
- 宋仁宗当政多年 宋朝是女人垂帘听政朝代吗
- 书内书外宋徽宗,历史上的宋徽宗到底是什么样的
- 一代枭雄曹操,独享美女万千,为何钟爱别人的老婆?
- 刘邦一生最大的一个癖好就是喜欢漂亮女人, 遇到吕雉之后才收敛了一点
- 赵光义真在烛光斧影中杀死哥哥吗?真相是什么
- 唐朝为何“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其实原因很简单!
- 明朝言官连皇帝都敢骂,为何不敢弹劾藩王?
- 如果马超不死,诸葛亮北伐就一定能成功吗,他究竟有多厉害
-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刚出场就被打死,他的真实实力如何?
- 清朝一个正三品的顺天府尹,能够管理24个县?权力有多大
- 刘备两漂亮闺女,被曹操手下俘虏,她们最后的下场如何呢?
- 西夏历经十帝享国189年,被几个女子统治了近百年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