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除湿汤
【方源】《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白术一两 生地黄(炒) 地骨皮 泽泻 知母各七钱 赤茯苓 人参 炙甘草 柴胡各五钱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
【主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黄色;又治汗后发热。
【加减】如小便快利,减茯苓、泽泻一半;如有刺痛,一料药中加当归身(酒洗)七钱。
【方论选录】①《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少阳药也。阳陷阴中,热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阴,而以知母、地骨泻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阳以解其肌;苓、泽利湿兼清其热,参、术、甘草益气助脾,气足阳升,虚热自退,脾运而湿亦除矣。方名除湿,而治在退热,欲热从湿中而下降也。②《医林纂要》:午后发热,热在阳明经也;四肢沉困,太阴脾湿也,小便黄,湿兼热也;然而背恶风,则阳不足,汗后而仍发热,亦阳之不足;阳不足者,其湿热在阴,湿热在阴者,太阴脾主血分,其人血热而湿凑之。湿盛而阴之郁热转盛,阳不能拔,则反虚也。其过在湿,湿责之脾,热以湿深,故君白术;生地黄滋阴生血,且以胜热而能化湿为血;地骨皮甘淡补肺清金,而下生肾水;知母辛苦,泻肺逆即以生肾水,坚肾水亦转生肝血,此三味皆以泻血中之伏热也。泽泻泻肾之邪水,使由膀胱而出之;赤茯苓泻心下之水,使由小肠而出,此二味去湿而兼以清热。人参、甘草以补脾土,脾土厚则能胜湿,而血亦日滋,不生热矣。柴胡升阳气于至阴之下而达之膻中,布散经络以解沉阴郁热,东垣最长于用柴胡,此方妙亦在柴胡也。此以治湿热之在血分者。在血分则主于脾肾。凡治三焦者主行湿,湿行而热自消。此方名除湿,而治在去热,热平而湿自除。要尤在补脾胃而升阳,土厚阳升,则湿热皆息也。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