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三册 作者:彭怀仁 朝代:1994-11-01 专题:书籍

【方源】《金匮》卷中。

【异名】甘姜苓术汤(原书同卷),甘草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肾着汤(《千金》卷十九)、除湿汤(《三因》卷九)、苓姜术甘汤(《类聚方》)、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奇正方》)。

【组成】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功用】暖土胜湿。

①《金鉴》:补土制水,散寒渗湿。②《血证论》:和脾利水。③《谦斋医学讲稿》:温脾化湿。

【主治】肾着。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

①《金匮》: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②《圣济总录》: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③《金匮要略讲义》: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宜忌】《外台》: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方论选录】①《医方考》:肾着于湿,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肾主水,脾主湿,湿胜则流,必归于坎者,势也,故曰肾着。腰为肾之府,湿为阴之气,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实邪着之也。干姜、辛热之物,辛得金之燥,热得阳之令,燥能胜湿,阳能曝湿,故象而用之;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温得土之气,土胜可以制湿,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则益土以防水,淡则开其窍而利之,此围师必缺之义也。②《金匮要略心典》: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甘、姜、苓、术,辛温甘淡,本非肾药,名肾着者。原其病也。

【临证举例】①肾着 《广东中医》(1962;7∶31):杜某,女,52岁。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两侧髋关节痛,行动拘急痛,俯仰困难,四肢倦怠无力已五月余,治疗无效。诊其脉沉迟,此肾着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着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着汤。白术一两,云苓一两,干姜一两,炙甘草五钱,二剂,清水三钟,煎至一钟,温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进八剂而愈。②半身出汗 《陕西中医》(1984;3∶26):本方治疗半身出汗12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半年;有布氏杆菌病史者2例,风心病史1例,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史3例。病者皆有脾阳不足,寒湿内盛的症状,如汗出、身冷、畏寒等。结果治愈9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2剂。③滑精 《金匮要略今释》引《古方便览》:一士人,年七十三,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厚衣覆盖而坐,精液时泄不自禁,诸治并无效,如此已十余年矣。余诊之,心下悸,即与此方而痊愈。④带下 《浙江中医杂志》(1985;4∶175):丁某,女,44岁。带下年余,近半月来加重,色白清稀,绵绵不绝,少腹隐痛,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酸,舌胖苔白,脉小略滑。乃寒湿阻滞胞宫。药用茯苓、白术各30克,干姜、甘草各10克,苍术20克,煎服。四剂后,带下明显减少,腰痛、头晕明显好转。

【现代研究】对肠管的兴奋作用 《经方研究》:王培忠等报道,甘姜苓术汤的水煎液在小量时对家离体肠管有轻微的兴奋作用;加大剂量后,其兴奋作用未见明显加强。认为其水煎液兴奋肠管的作用与剂量关系不大。

上一篇:甘桔加阿胶紫菀汤 下一篇:东山丸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范雎做了秦国的客卿。几年以后,他与昭王的关系日益亲密。
甘茂攻韩取宜阳
甘茂攻韩取宜阳
战国之世,秦国称雄诸侯的著名战将有樗里子、甘茂、穰侯、司马错、白起、王翦、王贲父子等人,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秦蚕食诸侯,才替秦始
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民族英雄
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民族英雄
【点击英雄】岳飞(1103-1142),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