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一百卷

书籍: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作者:孙楷第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刊本】:

明万历刊本

【解题】:

明臧懋循编。懋循字晋叔,长兴人,万历庚辰进士,授荆州府教授,擢南国子监博士,以任诞罢归。所著有《负苞堂稿》、《古所》、《唐诗所》,《四库全书总目》已著录,并附存目。是编选元以来曲。元人所著为致远、王实甫关汉卿、白仁甫、高文秀、郑廷玉、李文蔚、李直夫、吴昌龄、武汉臣、王仲文、李寿卿、尚仲贤、石君宝、杨显之、纪君祥、戴善夫、李好古、孟汉卿、李行道、孙仲章、岳伯川、康进之、张寿卿、宫天挺、郑光祖、范康、曾瑞卿、乔梦符、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李致远、杨景贤、张国宾、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凡三十九家,按:此编有不题撰人者。以上所举系据各家记载,不尽据本书所题也。七十一本;又元无名氏所著十二本;元明无名氏所著十一本;明初王子一、谷子敬、贾仲名、杨文奎四家所著六本,凡百本。在选集中搜辑最为广博,自明以来杂剧传奇总集无出其右者。然编次毫无伦次,如同属马致远曲,分见于甲丁戊己癸五集;同属关汉卿曲,分见于甲乙丁戊辛壬癸七集;同属乔梦符曲,分见于甲戊己三集;同属郑光祖剧,分见于戊庚二集。即同在一集中者,亦前后错出,如甲集下卷录关汉卿《玉镜台》剧,中隔两剧而出关汉卿《谢天香》;丙集上卷录武汉臣《老生儿》剧,至下卷中隔五剧而出武汉臣《玉壶春》。其余诸家亦莫不如此,实乖体例。又元曲传刻本及抄本虽有不题名者,然《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所记尚详,可以考定。是编首卷所载“元群英所撰杂剧目”,即本《太和正音谱》。是懋循已见其书,而作者有姓名可稽,见于《太和正音谱》者,往往因传本失题即阙而不载,如《谇范叔》不著名氏,实为高文秀作;《度柳翠》不著名氏,实为李寿卿作;《冤家债主》不著名氏,实为郑廷玉作。俱见所附目中,顾不一检,未免太疏。王子一、谷子敬、贾仲名、杨文奎,《正音谱》明题国朝人,乃擅改为元人,目与各剧下署题皆误。又如《气英布》为尚仲贤作,《杀劝夫》为萧德祥作,《吴天塔》为朱凯作,《桃花女》为王晔作,皆不署名,失于不考。《黄粱梦》本马致远、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撰成,集径题马致远,亦为小失。按:附目据《正音谱注云:第三折花李郎,第四折红字李二。是亦知非马致远一人所作也。至于原本词句,以孟称《柳枝集》、《酹江集》所注考之,或易以他调,或尽换其词,甚者意增意减,相差至数调之多,至于《后庭花》、《混江》、《折桂令》、《新水令》诸调,其句字不拘,稍可通融者,则往往厌原文之繁复而大删之,故所录去原本甚远,不可依据。其乙卯序自称“若曰妄加笔削,自附元人功臣,则吾岂敢”,直英雄欺人之语耳。明人习气,好自作聪明,勇于改古变古,于著作之业实非所长。当明清之际,元曲存者犹多,如虞山钱氏,吴江沈氏,山阴祁氏,馀姚孙氏,并富藏元曲。王骥德《曲律》卷四谓《正音谱》所列,今存者尚半。其言非虚。懋循乙卯序称“家藏杂剧多秘本,又从黄州刘延伯借得二百种。按;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懋循借得刘延伯杂剧二百五十种。不知何据。是所见本已不少,倘旁搜博采,如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例,以剧隶人,使人为一集,则其搜辑之功实可震耀古今,不愧为元曲功臣。或更如元好问《中州集》之例,采其事迹遗闻,人为一传,则且有裨掌故,殊便学者。乃不知出此,致选刻百卷,徒为后人讥讪之资。其搜访与编次之法,不唯无后来顾嗣立《元诗选》之善,即持以与张溥所辑汉魏六朝人集度长絜短,亦似不如,虽断断论曲,睥睨一时,亦奚裨乎。唯所采既博,元人旧本多赖是而保存,百种之中尚多为其他选集所未收者,今日元曲存者无几,治元曲者仍不得不以是编为林薮。王骥德《曲律》四摘其集中颇参中驷,不免目夜光之混,又句字多所窜易,稍失本来,即音调亦间有未叶,不无遗憾,又称其搜奇萃涣,典型斯备,厥居多,以为功过不相掩。亦为公论。此世人所以知其谬而不能废其书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