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琵琶记二卷
上海涵芬楼藏旧抄本
【解题】:
不著撰人名氏。演蔡琰事,凡三十五出。略云蔡邕隐居养素,董卓强征之。邕不得已应征,偕弟子董祀行,而留女琰于家。卓擅行废立,曹操合关东诸路兵讨之,合战不利。独卓将华雄为关羽所杀,吕布屯虎牢关,亦为刘关张所挫。已而孙坚得传国玺,怀异志,引去,义师遂自离散。卓挟驾迁长安,骄横益甚。司徒王允计怀吕布,使杀之。以邕与卓有旧,并收邕。邕知不免,念弟子董祀可托,以女琰许之。既而卓党诱匈奴左贤王入寇,琰为虏所俘。京师寻陷,琰飘零塞垣,意不欲生,忽感昭君梦,谓十年后可回中土,宜姑忍之,乃变装胡服,左贤王甚敬嬖焉。于是曹操起师讨卓余党,平之,奉乘舆迁于许都。左贤王出猎,为乌桓所劫,琰自虏中上表求救。操乃使子彰将兵讨乌桓,往迎之。彰破乌桓,竟以琰归。操乃官董祀,使琰复归董祀云。按文姬归汉,后世称引,屡见于诗文,而演为传奇者少。明陈与郊有《文姬入塞》,尤侗《吊琵琶》亦以文姬事入曲,然皆杂剧。至侗剧,以昭君为主,亦不专写文姬事。此记敷演文姬始末,可谓善于择题。然小说《三国志》所载董卓、曹操等事,往往串入其问,颇嫌头绪繁多,喧宾夺主。至南匈奴左贤王去卑,曾侍卫天子,拒击李傕、郭汜,见范书《匈奴传》,此谓为李郭所诱入寇,与史相反。至文姬之归,缘曹操以金赎之,与曹彰讨乌桓事本不相涉。姬先适卫仲道,夫亡无子,自匈奴归乃改嫁董祀,此谓邕在时曾以琰许祀,亦非事实。盖恶适二姓,故为文姬讳。然唐以前妇人原无夫死不嫁之例,文姬没胡不足为病,岂先适卫氏反足为病乎?凡此乖违事实,并失之扭捏。然剧属词多清拔,虽未能追踪元音,固亦异于俗曲靡靡之响,在近世曲中尚为近雅者焉。
-
- [解密]花木兰回乡后嫁给谁了?
- 花木兰从军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史诗。今天百科档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花木兰回乡后嫁给谁了?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
- 赵奢收税不畏权
-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
-
- 包拯公断铡美案
- 北宋年间,湖广均州府有一名妇女叫秦香莲,其夫名叫陈世美,堂上双亲,膝下一双儿女。虽是小康人家,日子也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