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花轩杂剧七种

书籍: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作者:孙楷第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刊本】:

清初刊本

【解题】:

明黄方胤撰。方胤号醒狂,字未详,金陵人。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据焦循《曲考》于张国筹《脱颖》等五剧下录曲七种,曰《倚门》、《再醮》、《淫僧》、《愉期》、《督妓》、《娈童》、《惧内》,注云;“七种,按今本作六种。然勘其目实七种,知六字乃七字之误也。题《陌花轩杂剧》,黄方印作。”所载七种名目与此本同,而书作者作方印,不作方胤。考焦循《剧说》卷五亦载《陌花轩杂剧》,云:“黄醒狂作,凡十折,曰《倚门》四折,《再醮》一折,《淫僧》一折,《偷期》一折、《督妓》一折、《娈童》一折、《惧内》一折,皆举市井敝俗描摹出之。”所记折数与此本亦合,唯此本作出不作折,仅一字之异。《画舫录》引《曲考》载其人作方印,《剧说》载其人作醒狂,今此本题“醒狂黄方胤著”,而醒狂与方胤名字殊不相应,疑醒狂乃其自号,取《汉书》“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之意。其作方印,盖传写以音近而误矣。又考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载黄方儒事有二条:其一,卷八“黄蛰南父子”条云:“吏部黄公甲,字首卿,蛰南其晚年自号。生四子,皆负隽才,伯祖孺,仲成儒,叔方儒,季复儒。方儒落魄废其业,有《陌花轩小集》,曲巷词馀,调世嘲俗,殊令人解颐。诸子雕竞爽,而名迹不著,士论甚为惜之。”其二,卷九“伤逝”条列作词曲之人凡五人,其第四人为黄上舍方儒,注云:“文学,著《陌花轩词》小令。”起元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所记赏方儒轩名及习业甚悉,似当与方胤为一人。王国维谓以轩名推之,当以方儒为是。或方胤本名方儒,后改是名,亦未可知也。是编所载七剧,皆鄙亵之事,雅人所不忍道。调世嘲俗,用义当尔。唯有时堆砌典故,不尽本色,所作殊不如徐石麒《撚花笑》之善。盖戏曲代言之体须适合其人,谱鄙俗人言语行事,而犹存雅语,则不入格。乐府《子夜》、《企喻》诸词,其事鄙,其词浅,而人反以其鄙浅而好之,亦由其不失真耳。观方胤是编,殆落拓不遇,故作猥语,借以破其牢愁,与李开先罢归后之作《一笑散》诸剧用意实同。此本前载一序,称“醒狂黄四君,按:据《客座赘语》方儒第三,此云四君,意不可晓,翩翩佳公子也。依窃辱一日之雅,风晨月夕,举白命歌,多君称赏,因出《陌花轩》杂剧示依”云,末署“秦淮盈盈丽华志”。玩其词意乃为妓女之笔,则其颓然自放,宁以倡伎文冠之卷首,不作元晏之求,亦有所激而然矣。其书七剧;而今本标出数,自一出起至十出止,不以每剧为起讫,其剧名标识只记于某出之下,用小注侧书之,殊非著作之体。或本自如此,或后来书坊误刻,今不可知。至王国维《曲录》卷三录方胤曲仅六本,遗《督妓》一本,后附释题云:“右六种李斗《扬州画舫录》引焦里堂《曲考》”云云,此殆误据《画舫》录本小注,信为六种,而上文正书曲目实是七种,因以意删其一。以国维平日著书慎而有是误,殊不可解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
雍正为何悄悄修改铸钱比例?其中哟这么一个故事。雍正登基伊始,就碰到了铸钱币铜铝比例的问题。他在了解到父皇康熙铸币的漏洞后,为什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子产实行仁政,听从百姓建议,为什么不毁乡校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