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
西域古代国家名称。又译作乌耆、夷、乌彝、乌缠、阿耆尼。根据孔雀河墓葬的人头骨分析,3000年前的当地土著为略有黄种人特点的白种人。秦汉之交,冒顿单于大败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其中有一乌摚部落,征服当地土著,建立国家,即以其部落名称作为国名。摚字古音读“绎”,后改译为乌夷、乌彝,又音变为焉耆、阿耆尼等。居民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公元前177年,为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率兵征服,归右贤王属下的日逐王统辖,日逐王即在其国设“僮仆都尉府”,总管所属西域各国,收取赋税。西汉神爵二年(前60),日逐王先贤掸降汉,僮仆都尉府废置,汉朝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焉耆又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初期,焉耆王汛曾受北匈奴煽惑,攻杀西域都护陈睦。东汉永元六年(94),班超攻杀焉耆王汛,改立其弟元孟为王,其国又属西域都护府。据罗布泊发现的汉简记载,西晋政府曾册封其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焉耆王”,其王族开始由姓元改为姓龙。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88),北魏征服焉耆,特设焉耆镇,作为西域边防重地。隋时恢复国统,仍归龙氏统治,与西突厥关系密切,境内多有突厥族人,其王即叫龙突骑支,系以西突厥突骑施部落的名称作名字。始与唐朝为敌。唐贞观十八年(644),郭孝恪率兵西征焉耆国,生擒其王龙突骑支,其国归附唐朝,统属于安西都护府。唐朝曾在其国设立焉耆都督府,驻以重兵,归安西节度使调度。9世纪初,回鹘汗国占据其地,废除龙氏王族的统治,改派可汗亲信治理,回鹘人开始大批迁居此地,于是,一千余年的焉耆龙氏家族统治宣告结束,龙氏及焉耆土著逐渐分散东归,居留于伊州(今新疆哈密市)、沙州(今甘肃敦煌市)、瓜州(今甘肃安西县)、肃州(今甘肃酒泉市)等地,与甘州回鹘不和,与吐蕃关系亲密,后逐渐融合于吐蕃人中。焉耆从此由国名、族名变为单纯的地名。元朝时,其地因曾在唐初驻过西突厥的大军事首领欲谷设,焉耆城按中亚人的称呼,改名为“喀喇沙尔”,“喀喇”意为“大”,“沙尔”为“设”的异译。清朝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大部分被安插在喀喇沙尔周围,这里增加了蒙古族人。从乾隆到光绪期间,许多陕西和甘肃的回族迁居喀喇沙尔,于是回族成了今焉耆县的主要民族。
-
- 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师弟 申公豹为什么杀姜子牙?揭秘申公豹杀姜子牙原因
- 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师弟,能做元始天尊的弟子根基应该不会太差,如果坚心修炼,即使不能成仙,也会积累大德,自有好去处。但申公豹对红尘富贵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