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剌印丁国栋起义
清顺治五-十年(1648-1653)回族反清起义。清初,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仍在坚持反清,东南明臣遗老也在积极煽动人民反对异族统治,在反“围地”、反“剃发”的高涨呼声中,降清的原明朝驻甘州的回族副将米剌印和丁国栋等于顺治四年(1647)开始秘密串联,酝酿起义。顺治五年(1648)三月,米剌印等设计诱杀甘肃巡抚张文衡、甘州总兵刘良臣等以后,以反对清廷调回军入川和反“剃发”为由,在甘州发起了反对清廷统治的起义。起义后,米剌印等率军东进,各地回民“一呼百应”,连克永昌、凉州、古浪、庄浪(今甘肃永芝)、镇番(今甘肃景泰)等地,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四月,兵临兰州,杀兰州知府赵仲等,占领兰州、金县(今甘肃榆中)。四月初,米剌印亲率大军,进驻兰州,拥立明延长王朱识为王,以资号召,拥“众十万,号百万,关辅大震”。清廷为迅速扑灭起义军,命固山贝子兆祺为平西大将军,统陕、甘清军围剿。至顺治五年闰四月下旬,巩冒、临洮、岷州、河州、洮州等城相继为清军所占。六月上旬,在诸路清军会攻下,兰州失守。下旬,米剌印在水泉兵败牺牲,朱识
在马家坪亦被杀。丁国栋等集结余部,于同年七月主动放弃凉州,据守甘州。顺治六年(1649)二月,甘州为清军所破,丁国栋率余部西上据守肃州,并与哈密、吐鲁番维吾尔族起义军汇合。同年十二月,清军经多次激烈攻城,义军伤亡惨重,丁国栋等被俘,英勇就义。此后,义军余部一直坚持斗争至顺治十年,始被清军镇压,起义遂告失败。
上一篇:米儿马黑麻
下一篇: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