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涡主义
一种形式更严的意象主义。旋涡主义是在反未来主义中渐渐形成的,办有杂志《狂风》。
1913年,意象主义诗人艾兹拉·庞德和另一意象主义诗人弗兰克·弗林特发生了关于意象诗质的规定性的争论。庞德认为,意象诗应具有H·D即希尔达·道利特尔的“希腊式的硬朗”,而弗林特则强调斯托勒前意象主义的软绵绵。在这一场争论中,美国女诗人爱米·洛威尔的插手,使问题更加纠结难分。洛威尔主张用意象派诗人的“纯粹民主”代替庞德的“专政”,主张联合有相同倾向的朋友,而反对囿于意象主义的教条。在诗风上,洛威尔基本支持弗林特,也提倡一种柔软的意象诗。庞德仍然坚持意象主义的两条原则:光线硬朗,轮廓清晰。然而很多意象派诗人不大同意庞德的意见,在这种情形下,庞德宣布退出意象派而加入旋涡派。所以彼得·琼斯在《〈意象派诗选〉导论》中说:“旋涡主义是种形式更严的意象主义。”
从总的看,弗林特和洛威尔赞同柔弱的意象诗,(他们并不反对硬朗的意象诗)并没有越出意象诗的大体规范。洛威尔编的3本《意象派诗选》恰恰包含了意象派诗人们的一些最出色的诗。这表明庞德的意见是有些偏狭和固执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花木兰姓什么?花木兰姓花吗?
-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