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弗,皮埃尔·让
【介绍】:
一译茹弗。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生于阿腊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健康原因免服兵役,住瑞士日内瓦,与罗曼·罗兰交往频繁。儒弗坚持人道主义的反战立场,曾追随以茹尔·罗曼为首的一致主义(一译“一体主义”),参加了“修道院文社”(一译“隐修院文社”)。这是儒弗创作上的一致主义时期。作品有《你们是人》(1915)、《死之舞》(1917)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基术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自1924年他皈依天主教后,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开始否定他“一致主义时期”的作品,认为自己创作生涯的真正开始是在1924年。他这一时期的诗歌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表现人的本能要求与超脱红尘的精神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多选取罪恶、情欲、死亡的主题;同时注重心理分析,意识流、精神性、悲剧结局构成了他后期创作的特色;他还注意从超现实主义作家习惯表现的“畸形的美”中汲取题材。他后期的创作基本是超现实主义的,但也有与波德莱尔悲观绝望、内心世界深不可测和勇于献身的象征主义的共同特色。在西方,一般把他归入天主教诗人的行列。1935年发表的《血汗集》是其代表作。此外尚有诗集《神秘的婚礼》(1925)、《失去的天堂》(1929)、《婚宴集》(1931)、《主,怜悯我们》(1938)、《见证集》(1942)、《光荣》(1942)、《诗歌》(1950)、《巴黎的圣女》(1952)、《语言》(1952)、《抒情诗集》(1956)、《情节剧》(1957)、《散文》(1960)、《黑暗》(1964)。1966年他获法兰西学院诗歌大奖。小说和散文类作品有《波利娜在1880年》(1925)、《荒凉世界》(1927)、(瓦加迪》(1931)、《主要的一幕》(1935)。还有他以第1人称写的记叙自己生平与创作的日记《镜中》(1954)等。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