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
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代表作品。又译《厌恶》。这部小说是萨特用文学形式来阐述他早期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安东纳·罗康丹是个有历史癖的30岁的单身汉。为了写法国18世纪冒险家、阴谋家德·洛勒旁侯爵的传记,他钻图书馆,遍查历史资料,弄得精疲力尽,不得不将这项工作放置一边。罗康丹为寻求和证实他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感到痛苦万状。他从一个自学者按照字母顺序遍读图书馆藏书的做法悟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存在毫无道理。一日,他从海滨拾到一块石子,看到石子的阴阳两面,突然感到一种“晕头转向”和“反胃”的恶心感觉。从此,他便感到“恶心”无处不在,而又从未离开过他。在这部日记体小说中,主人公罗康丹是萨特塑造的一个图解式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孤独感。他所生活的是一个污秽龌龊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萎靡不振,浑浑噩噩,彷徨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罗康丹最后得出结论是: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虚无的。在此篇小说中,作者企图通过主人公罗康丹无法排解的“恶心”感来证实存在主义哲理。正因如此,这部结构松散、无头无尾、无故事、无情节的日记体小说,被公认为哲理小说。它根本不是为了创造典型形象,才运用独到的艺术手法,而是通过作者视如工具的人物来宣扬自己的哲学观点,表现对现实资本主义的厌恶情绪。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