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支柱
人们精神生活、精神世界中起支配、支撑作用的部分,通常指理想、信仰等。任何个人、阶级、政党、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如同人的骨骼一样支撑着人们的全部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个人有了良好的精神支柱,便精神充实振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没有或不良的精神支柱,人们就精神空虚、萎靡不振、颓唐堕落。一个阶级、政党、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战胜困难和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失去精神支柱,就将成为一盘散沙、乌合之众,甚至被征服或灭亡。不同的民族、阶级、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精神支柱往往不同。资产阶级的精神支柱是个人主义,无产阶级的精神支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说:“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16页)。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抵制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科学信仰,即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加固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