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压力与顺从
由环境和个性因素决定的居于群体中的个体,在受到群体意见和舆论的影响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矛盾状态。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很大,常能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顺从”或“从众”。从环境因素看,如果该群体是一个参照群体,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成员比较团结,群体成员容易在群体压力下产生顺从行为。从个性因素看,如果一个人的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在群体中经常依赖别人,也容易产生顺从现象。在群体压力下顺从现象的真象并不一样,有表面反应和内心反应。例如表面顺从,内心也顺从;表面顺从,内心并不同意;表面不顺从,但内心顺从,此外也存在表面和内心都不顺从的现象。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于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认为:一个人接受意见可能屈服于压力,怕被孤立,而另一个人可能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与群体保持一致,这是“集体主义自决”,有的人只在非原则问题上表现顺从,目的是为了保持集体团结。群体对持异议者施加压力的方式一般有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即先用讲道理的办法使个人顺从,如不通就用开玩笑或“和稀泥”的方式表示他与群体并无原则分歧,再不通就公开施加压力,直至把个人从群体中开除出去,或者对他的意见根本不予理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重视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压力是必要的,但仍应注意贯彻“疏通引导”的方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演了一场戏就追上了卓文君?揭秘司马相如是如何泡上卓文君的
- 才华,与相貌、金钱并列,自古以来,就是吸引异性的三大法宝之一。男人有才,何患无妻。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
-
-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