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
用潜移默化或劝导的方法使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多用于思想后进或犯有过失的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的。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工人员要同工作对象沟通感情,关心体贴对方,取得信任,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人乐于听取自己的意见、接受自己的劝告。逐渐使其受到感染、教育,从而实现思想、行为上的转变。这里重要的是关怀人,体贴人,与群众建立感情。革命道理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而关怀体贴则是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做到理真情切,情理结合,才能打动人心,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一方法,特别是对于思想后进或犯有错误的人,特别适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