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
对人们进行热爱、忠诚祖国的宣传、影响活动。目的是培养人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其内容包括:(1)教育人们热爱祖国的山水、草木、土地和人民,喜爱并从小使用祖国的语言,掌握祖国的文化,继承祖国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优良传统。(2)教育人们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国家和民族分裂。一旦发生分裂,便动员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团结奋战,尽快结束这种局面。(3)维护祖国的尊严和独立的教育。反对异国歧视和侵略,一旦外敌入侵,要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和人民群众,奋起抵抗,浴血战斗,直到彻底赶走侵略者。(4)教育人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努力开发祖国资源,不断丰富祖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改变祖国面貌;并同一切阻碍祖国发展的反动阶级、阶层、社会势力和制度进行英勇斗争,推动祖国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人们的道德情操更加高尚,培养起人们的民族自尊、自强和自信心,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去建设、保卫自己的祖国。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阶级,爱国主义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也不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教育是同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的,是最革命、最进步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刘邦的性格 汉高祖刘邦为何被误读成流氓皇帝
- 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
-
- 赵奢谏言遗书
-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