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生活的几个问题
刘少奇1962年1月27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书面报告的第三部分。他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与集中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党内生活中上下级党委的关系、党委内部的关系、党内民主等问题,阐明了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批评了党内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种种现象。(1)阐述了上下级党委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出现了不服从上级党组织,各自为政,闹独立性的现象,批评这是在搞“独立王国”,是分散主义倾向。(2)阐明了党委内部的关系,批评一些人把加强政治领导误解为第一书记个人说了算;有的把分工负责变成长期固定的“分片包干”,各自独断专行;有的党委包办日常行政工作,使行政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求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调整好内部关系,健全党委本身的工作。(3)论述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指出不正常现象的表现,有的党组织不容许党员提不同意见,甚至把敢于提意见的人指为“反党分子”,有的不容许党员在会上讨论党的方针政策,甚至把批评领导人的缺点、对工作的意见说成是反对党的领导;有的采取过火斗争和惩办主义的办法来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党员;有的对向上级反映情况的党员进行打击报复;有的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又随意开除党员出党;有的混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和危害,指出纠正的办法,就是加强党内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的组织生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