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主义
是一种把人类不同种族区分为:“优等”和“劣等”并鼓吹“优等”种族“统治、压迫、歧视劣等种族”的反动理论。它认为种族天生就有“优”、“劣”之分,“优等种族”是人类文明的代表,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劣等种族”没有达到文明境地的能力,愚味低能,注定要沦为被统治的奴隶地位。因此主张繁殖“优等种族”淘汰“劣等种族”,以此来证明民族压迫、种族歧视是合理的。现代种族主义的鼻祖是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戈宾诺(1816-1882),他在《论人类各种族的不平等》一书中提出:“高等种族”必定战胜“劣等种族”。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1844-1900)更进一步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认为“强者”是有统治本能的“老爷种族”,“弱者”是有服从本能的“奴隶种族”。希特勒鼓吹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应当统治世界,并以此作为大肆屠杀犹太人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论根据。战后,种族主义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但种族主义仍未消除。在南非,白人殖民主义者把有色人种当作“不合法人种”,制订了许多种族歧视的法律,实行“种族隔离”,限制他们的自由。从政治、经济、文化以至社会生活等方面压迫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斯大林对种族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说:“十月革命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就是它给这种奇谈以致命的打击,因为它在事实上表明,那些获得解放而被引上苏维埃发展轨道的非欧洲民族,他们推进真正先进文化和真正先进文明的能力是丝毫不亚于欧洲民族的。”(《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207页)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