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高于认识
列宁强调实践意义的名言。出自《哲学笔记》:“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0页)。这是在一定意义上把实践和理论加以比较而言的。说实践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因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普遍的,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的每一种具体实践活动都有它共同的规律性,只要条件相同,按同样办法去做,就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正是由于实践这种“普遍性的优点”人们才能通过实践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产生一定的理论的认识。理论认识也有这种“普遍性的优点”,因为只要是从实践中得来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论,都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普遍应用,不过这种普遍性正是实践普遍性优点的总结和概括,没有实践的普遍性,也就没有理论的普遍性。此外,实践还有理论认识所没有的“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因为,实践本身就是现实的物质活动,只有实践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引起客观现实的变化,把人们的认识转化为客观现实,并使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而理论认识只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属于人们头脑里观念性的东西,它本身不能直接引起客观现实的变化,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转化为现实。
上一篇:实事求是原则
下一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魏文侯招贤兴国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统一的周王朝崩溃了,天下分裂成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秦、楚、燕、韩、赵、魏、齐七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