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观念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指人们欣赏美的事物、创造美的活动所持的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在审美实践中产生的,对审美对象的反映。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美的事物,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把一些偶然的非本质的现象去掉,把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便成为各种美的观念。审美观念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直观形象,是头脑中的典型意象。审美观念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把符合本阶级利益和道德规范的,合乎本阶级思想观点的认为是美的,否则就认为是不美。审美观念有民族性。这是因为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们的性格,衣饰等方面各不相同。同一个民族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见所闻多是本民族的生活现象和人物的外貌和性格,久而久之,在头脑里便形成比较固定的观念。审美观念的民族性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比较固定,世代相传。审美观念还具有时代性。审美观念是审美对象的反映,美的事物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所以审美观念也就随之变化。审美观念的核心是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它是人们衡量美丑的尺度。没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则会以美为丑,以丑为美。

上一篇:宗教信仰自由 下一篇:审美教育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杀子之谜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儿子,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探究竟。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