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亦称“和舟共济”,原指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后比喻同心同德,通力合作。源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又,《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和衷共济首先要同心,有一个共同的理想。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不论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国内同胞和国外侨胞,都拥护和支持这个共同理想,都愿意在这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上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当然,要全面地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达到理想的彼岸,肯定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也会出现难于预料的曲折和动荡。但是,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一切具有和愿意为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们,会自觉地相互支持,相互鼓舞,热情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全力以赴,努力去战胜困难。

上一篇:和平过渡 下一篇:和平统一祖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要离杀庆忌
要离杀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
魏文侯待民之道
魏文侯待民之道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范雎的反间计
范雎的反间计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