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相对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要获得个人消费品,必须各尽所能参加劳动,社会对总产品做了各项扣除之后形成个人消费基金,以劳动作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所谓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的问题,它决定着产品如何进行分配。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和结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他人的劳动。所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第二、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劳动依然存在着差别,同时,一般说来劳动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各个劳动者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必须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别,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以促进所有劳动者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它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等有着巨大的作用。列宁指出:“这个简单的,十分简单和明显不过的真理,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泉源,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列宁选集》第3卷第560一561页)。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分配问题上,就是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要着力克服平均主义,彻底打破“大锅饭”。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