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相对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要获得个人消费品,必须各尽所能参加劳动,社会对总产品做了各项扣除之后形成个人消费基金,以劳动作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所谓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的问题,它决定着产品如何进行分配。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和结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他人的劳动。所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第二、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劳动依然存在着差别,同时,一般说来劳动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各个劳动者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必须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别,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以促进所有劳动者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它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等有着巨大的作用。列宁指出:“这个简单的,十分简单和明显不过的真理,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泉源,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列宁选集》第3卷第560一561页)。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分配问题上,就是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要着力克服平均主义,彻底打破“大锅饭”。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苏轼的兄弟苏辙是以什么出名?对苏辙的客观评价
苏轼的兄弟苏辙是以什么出名?对苏辙的客观评价
苏辙与苏轼的感情很好,我们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想念弟弟苏辙而作的,兄弟俩为彼此作诗很多。苏辙在北宋官至右丞
[揭秘]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法家代表韩非子简介!
[揭秘]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法家代表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又称韩非子,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家思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