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原则
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所遵循的准则。人们都按照一定的行为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个人和团体有不同的行为原则。个人的行为原则的确定直接与其政治立场、世界观和理想追求相联系,属于人的主观范畴。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把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原则;一个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者却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行为原则;也有的人把不前不后,甘居中游作为行为原则。各个团体也都制定出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原则,来规范其成员的行为。共产党、共青团都是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集体,党章、团章就是他们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事业单位也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为原则。法律和道德规范则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行为原则,要求人人要遵守。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原则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形成过程不同,而团体的行为原则是其成员行为原则共同点的概括,它一旦产生就要约束个人行为。行为原则对人们的活动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无形的驱动力,由于它本身正确和错误不同,则分别对人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行为原则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纠正错误的行为原则常常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学习和教育,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原则。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酒圣杜康是怎么酿造出美酒的?
- 杜康是天界酒神,司掌天下美酒。刘伶本是天界之母瑶池身旁的一个小仙童,因为偷喝仙酒而被贬下凡,遭受轮回之苦。但不曾想,仙童投胎,长大
-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简介
-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