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源于拉丁文utilitzs,又译“功用主义”、“乐利主义”,以实际利益或功效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安提芬·弗拉齐赫认为,人们向往自由,发展个人主义,应以能否取得快乐作为区分善恶的标准,把功利作为实践的准则。近代较早提出功利主义思想的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如爱尔维修认为:求乐避苦,力图保存自己的生命,谋取个人的幸福,是人的本性;而个人的利益不能违背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合理的利己主义应当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本无冲突,是不良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造成等级差别,使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了冲突。因此他主张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使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具有一定进步意义。英国边沁是19世纪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把快乐和痛苦作为行为的动机,把功利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和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合”,强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就有利于全人类。约翰·穆勒继承边沁的学说,并于1822-1823年组织“功利主义”学会,最早提出“功利主义”一词,著有《功利主义》一书。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原则在道德上的反映,是剥削阶级的一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而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无产阶级功利主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三谏宋仁宗
包拯因何事三谏宋仁宗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一次朝会上,宋仁宗下诏,以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