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为
亦称“行为文明”。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个人行为方式的总和。道德规范决定行为的内容,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文明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广义的文明行为包括人的外表文明和内心文明的统一。一般所说的文明行为,是指社会通行的礼节和待人接物的规范化。在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中,行为文明是当做道德和审美在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品格上的有机统一进行考察的。不同的时代,文明行为的要求不同,并表现着人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举止、穿着的风度和具有文雅的审美情趣,属于上等人的外部标志,同时其外表文明又常常不符合内在的品格。这种礼貌以及一般地遵守一定的礼节,是以利己主义为基础,并隐藏着人们之间的冷淡、轻蔑和敌视。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行为基本上具有纯粹表面的礼仪性质,不是建立在对人真正的人道主义基础上。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行为,是对以往人类文明行为的概括和发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新的文明。这种行为文明,既表现人们的行为有礼貌、有礼节、有风度,也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讲究仪表风度、衣着整齐、清洁卫生;有礼貌,平等待人,尊重同志;善于把握自己和考虑他人的愿望,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说话、做事都有节制、有分寸、有道德等等。行为文明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需把普及社会主义行为文明当做重要的工作来抓。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
- 纸上谈兵的典故
-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