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应
是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观点。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上天。殷周时就有天人之际的观点,到西汉的董仲舒,把这种观点系统化、理论化,在孔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神,按照自己的模式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形体、精神、道德等乃是天的复制品。这表现在: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等。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是天对人的谴责;而吉祥、瑞兆则是天对人的褒奖。天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因此“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现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而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必仁且智》)天子不道,违背天意,上天就降灾异予以警告惩罚;如果天子见灾异而悔改易行,又会感动上天而化险为夷,叫做“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除”(《五行变救》)。董仲舒的这种神秘理论,虽然当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天子的妄为,但也欺骗和麻痹了人民群众。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包公真的是由长嫂养大的吗?
- 包公真的是由长嫂养大的吗?“长嫂如母”是今天流传在民间一句妇孺皆知的熟语,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只要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包青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