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儒家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伦理教条。“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而系统提出,并进行了理论论证。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孟子提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和“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韩非据此进一步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忠孝》)。这里的三个“常道”,即是“三纲”。董仲舒把“三纲五常”系统化为不可改变的封建纲常伦理关系,以“五常”作为“三纲”的补充,以“阳尊阴卑”思想论证了纲常关系的不容颠倒,“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基义》)。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论证了这种纲常之道乃是“天意”,“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人们只能信守,永远不能改变,即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此论证封建秩序的神圣和永恒性。从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教条,成为长期束缚劳动人民的巨大绳索。虽然在五四运动中受到了批判而退出了统治舞台,但至今在群众中尚有一定影响。

上一篇:三会一课 下一篇:三查三整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