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新型关系和应该具有的美德。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关系,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形成的,是对私有制“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信条的根本否定。1920年5月2日,列宁在高度评价星期六义务劳动的一篇文章中最早提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思想。他指出:“我们要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常规,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我们要努力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列宁全集》第31卷第104页)。50年代,在中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后来被认为不符合大公无私精神,不讲阶级路线而被否定。其实,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已经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大家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在社会生活中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人们只有社会职业分工的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人,谁都离不开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在经济生活中互相依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个人来说,重点是我为人人,人们都这样做,必定是人人为我。具体就表现在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正确地反映了新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合乎科学、合乎辩证法的口号,应当重新发扬,赋予它以新的内容,使之成为新时期的社会风尚。
-
- “闱姓”赌博:科举制度的怪胎
-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至为神圣的事业。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从神圣的科举制度中却蘖生出一个怪胎,它就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