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春,正月,伊犁大城失守,俄允借兵,仍迟延不至。
《清史稿·邦交志一》
二月丁酉,又谕,明绪奏,伊犁军务危急,请饬明谊挑派蒙古队官兵救援一折。伊犁情形危急,日甚一日。著明谊即行挑派蒙古马队官兵六千员名,由该将军亲带,取道塔城,迅赴伊犁救援。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八
二月甲辰,又谕,前据明绪奏,伊犁军务危急情形,请催俄兵助剿……当经谕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速议具奏。兹据奏称,借用俄兵助剿一节,上年与俄使往返商确,该使词语支吾,毫无实际。今因伊犁情形危迫,复向婉转筹商,仍推托如前,是借兵助剿,已属万不能行。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九
夏,四月辛丑,讷济尔复木垒、奇台、古城,招募民勇防守。甲辰,回匪陷靖远。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五月甲戌,回匪陷塔尔巴哈台,武隆额死之。乙亥,回匪陷伊犁,明绪等死之。以荣全署伊犁将军。命库克吉泰督办新疆军务。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五月乙亥,又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接据荣全咨称,伊犁大城,于正月二十二日失守,合城官员殉难……明谊等坐视邻封之危,不思设法救援,实堪痛恨。现在荣全文称,俄国来文,俄官不日带兵数千名,同往收复,并有俄兵数千名,结队陆续前来之语。该国于伊城危急之时,未允借兵,忽于伊城失陷之后,慨许助剿,其居心已可概见。若非中国力图自强,迅速派兵前往会剿,不足杜其觊觎之心。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五月乙亥,又谕,俄官当伊城未失之先,于中国借兵一事,支吾日久,延不肯发,一闻伊城失守之信,即允带兵数千同往恢复,其助剿之真伪,殊难深信。伊城与俄国地界毗连,现既为贼所据,易起俄人侵占之心,难保不以借兵为名,从中取利……荣全自当审度机宜,妥为驾驭,既须示以至诚,尤须加意预防。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六月丁酉,讷尔济奏,巴里坤东路贼匪扑城,迭经官兵击退。哈密回子,勾结南路缠头来攻巴城……(哈密)郡王伯锡尔投递公文内称,日盼大兵出关……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七月壬戌,何琯奏,官军会合回众,克复哈密城池……
《清穆宗实录》卷一百八十
八月辛丑,赏李云麟头等侍卫,帮办新疆军务。丁未,从御史庆福请,积粟张家口、绥远城,转运新疆,以济民食。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九月甲子,谕李云麟与麟兴等整顿北路防军。命阜保赴归化督运新疆饷款。回匪陷阜康。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十一月乙丑,三札、两盟西征蒙兵溃,李云麟回乌城。谕库克吉泰统吉、黑军速进。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十二月庚寅,甘回复陷哈密。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
是年,调乌里雅苏台蒙兵六千人赴伊犁。
《清史稿·兵志八》
是年,(伊犁)陷(于)回(乱)。后又为俄(国)占领。
《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三》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
-
- 雍正治贪
-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
-
-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
-
- 赵云如果被重用,会是怎样的情形?
- 《三国演义》上说,刘备进位汉中王,为奖赏有功之臣,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实际历史上并无此事。据史书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