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书籍:中国丝绸之路辞典 作者:雪犁 朝代:1994-10-01 专题:书籍

二月,回鹘保义可汗卒。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二月辛卯,以回鹘保义可汗卒,废朝三日。仍令诸司三品以上官就鸿胪寺吊其使者。

《册府元龟·外臣部·褒异三》

四月,以回鹘毗伽保义可汗卒,正衙册回鹘君长为登罗羽禄没密施合句禄毗伽可汗,以少府监裴通充使。

《册府元龟·外臣部·封册三》

夏,四月丙戌,册回鹘嗣君为登罗羽禄没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四月丙戌,正衙命使册九姓回鹘为登罗羽禄没密施句主禄毗伽可汗。

《旧唐书·穆宗本纪》

四月,正衙册回鹘君长为登罗羽禄没密施句主禄毗伽可汗,以少府监裴通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持节册立,兼吊祭使。

《旧唐书·回鹘传》

穆宗即位初,回鹘遣使合达干等来请和亲,许之。

《册府元龟·外臣部·和亲二》

五月丙申朔,回鹘都督、宰相、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诏于鸿胪寺安置。癸亥,敕太和公主嫁回鹘为可敦。宜令中书舍人王起赴鸿胪寺宣示之。初回鹘自咸安公主殁后,屡归款请欲继前好,久未许之,至元和末,其请弥切,宪宗以北虏有勋劳于王家,又西戎比岁为边患,遂许以女妻之。帝即位逾年,至是乃封第十妹为太和长公主,出降之。甲子,以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检校户部尚书持节充送公主入回鹘及加册可汗使,光禄寺卿李宪加兼御中丞充副使。太常博士殷侑改殿中侍御史充判官,以前曹州刺史李锐为太府卿兼御史大夫,持节赴回鹘充婚礼使,宗正少卿嗣宁王子鸿兼御史中丞充副使,以虞部员外郎陈鸿为判官。

《册府元龟·外臣部·和亲二》

五月丙申朔,回鹘遣宰相、都督等五百余人来逆(迎)公主。癸亥,以太和长公主嫁回鹘。公主,上之妹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五月癸亥,皇妹太和公主出降回鹘登罗骨没施合毗伽可汗。甲子,命金吾大将军胡证充送公主入回鹘使,兼册可汗;又以太府卿李锐为入回纥婚礼使。

《旧唐书·穆宗本纪》

六月,吐蕃犯青塞堡,以国家与回鹘和亲故也,盐州刺史李文悦发兵击退之。

《册府元龟·外臣部·征讨六》

六月辛未,吐蕃闻唐与回鹘婚,寇青塞堡;盐州刺史李文悦击退之。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六月戊寅,回鹘奏:以一万骑出北庭,一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太和长公主归国。丙戊,太和公主出降回鹘,宜特置府,其官属宜准亲王府例。

《册府元龟·外臣部·和亲二》

秋,七月乙卯,正衙册太和长公主为回鹘可敦。辛酉,太和公主发长安,赴回鹘。帝以半仗御通化门临送,百僚章敬寺前立班,仪卫颇盛,士女倾城观焉。

《册府元龟·外臣部·和亲二》

七月辛酉,太和长公主发赴回鹘,上以半仗御通化门临送,群臣班于章敬寺前。

《旧唐书·穆宗本纪》

冬,十月,丰州奏:回鹘五百骑至界首,以迎公主。

《册府元龟·外臣部·和亲二》

十一月,甲寅,振武节度使张惟清奏准,诏发兵三千人赴蔚州,数内已发一千人讫,余二千人待太和公主出界即发遣。又奏得天德军转牒云:“回鹘七百六十人将驰及车相至黄卢泉迎公主。”丰州刺史李佑奏:“迎公主回鹘三千骑于柳泉下营。”

《册府元龟·外臣部·和亲二》

十二月,丰州刺史李佑奏,先入回鹘使裴通、高品、袁有直并回鹘六十四人到鸊鹈泉。

《册府元龟·外臣部·通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金瓶梅中是怎么调侃王勃的形象的?
金瓶梅中是怎么调侃王勃的形象的?
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而王勃居于四人之首,可见其影响之大。他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足以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