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元年(公元682年)
二月,是月,(西)突厥车薄、咽面寇边。
《新唐书·高宗本纪》
春,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帅十姓反。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夏,四月辛未,以礼部尚书闻喜宪公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帅右金吾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道讨西突厥。师未行,行俭薨。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引军救之,破虏众于伊丽水,斩首千余级。俄而三姓咽面与车薄合兵拒方翼,与战于热海,流矢贯方翼臂,方翼以佩刀截之,左右不知。所将胡兵谋执方翼以应车薄,方翼知之,悉召会议,阳出军资赐之,以次引出斩之,会大风,方翼振金鼓以乱其声,诛七十余人,其徒莫之觉。既而分遣裨将袭车薄、咽面,大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阎怀旦竟不行。方翼寻迁夏州都督,徵入,议边事。上见方翼衣有血渍,问之,方翼具对热海苦战之状,上视疮叹息;竟以废后近属,不得用而归。
《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四月辛未,以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兵讨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行俭未行而卒。安西副都护王方翼破车薄、咽面,西域平。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
四月辛未,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西)突厥。安西副都护王方翼及车薄、咽面战于热海,败之。
《新唐书·高宗本纪》
四月,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安西都护王方翼救之。三姓咽面与车薄合兵拒方翼,战于热海。分遣裨将袭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
《唐会要·卷九四·西突厥》
四月,以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兵分道讨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行俭未行而卒。安西副都护王方翼破车薄、咽面,西域平。
《册府元龟·外臣部·征讨五》
(西突厥)车薄反叛,围弓月城。(王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贼前来拒;因纵击大破之,斩首千余级。俄而三姓咽面悉发众十万,与车薄合势以拒。方翼屯兵热海,与贼连战;流矢贯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觉者。既而所将番兵怀贰,谋执方翼以应贼。方翼密知之,悉召会议,佯出军资以赐之,续续引去,便令斩之。会大风,又振金鼓以乱其声,遂诛七千余人。因遣裨将分道讨袭咽面等。贼既无备,因是大溃。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以功迁夏州都督。
《旧唐书·卷一八五上·王方翼传》
五月,大食国、波斯国各遣使献方物。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三》
九月,石国遣使献方物。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三》
十二月,南天竺及于阗国各遣使献方物。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三》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