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呕吐是儿科的常见证侯,古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上呕与吐常同时出现,故并称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幼小婴儿溢乳、呃乳均与呕吐相近,临证鉴别可参照本条。
〔临床表现〕
1.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吐物不化,无酸腐气味,面色少华,四肢欠温,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色红。
2.热吐:食入即吐,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数,指纹色紫。
3.伤食吐:呕吐酸馊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数,指纹红紫。
〔诊治要点〕
以呕吐为主证属本病。小儿呕吐的诊治,临证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大凡虚证起病缓慢,实证起病急骤;寒证朝食暮吐;热证食而即吐;实证热证有饮食内伤,寒邪犯胃之因,虚证寒证多见于禀赋不足或慢性虚损之体。治以和胃降逆为大法。
〔治疗处方〕
推脾土 揉扳门 推膻中 揉乳房 按揉承浆 摩中腕 分推腹阴阳 按揉脾 胃俞 按揉足三里
〔辨证加减〕
1.寒吐:加揉外劳宫 推三关
2.热吐:加清大肠 退六腑 推下七节
3.伤食吐:加清大肠 揉中脘
〔注意事项〕
1.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注意饮食调节,呕吐时应将患儿头置于侧位,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呕吐物频繁者,应予以禁食,待病情缓解后,酌情增加饮食。
2.呕吐常是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和某些急腹症的先兆症状,临床上必须注意鉴别。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曹操墓中两具女尸是谁?曹操墓神秘女尸之谜
- 曹操墓的发现,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可能还不是那具男性遗骨,而是那两具女性遗骨,她们会是谁呢?两具女骨,其中一个有不完整的头骨,带牙齿的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