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古人称之为“心痛”、“心下痛”。
胃脘痛常为脾、胃病变而出现的症状。现代医学多见于胃炎、溃疡病、胃痉挛及胆道疾患等。在临床上祖国医学将其分为病邪阻滞和脏腑功能失调两类。
〔临床表现〕
1.病邪阻滞:
(1)寒邪: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热敷则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2)食滞:胃脘胀满,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2.脏腑失调:
(1)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2)脾胃虚弱: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嗳喜按,饮食减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软弱。
〔诊治要点〕:
1.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诊断为本病。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辩别是病邪阻滞,还是脏腑失调所致;是实证,还是虚证;证属气滞,还是己成血瘀等几个方面。
2.胃脘痛诸证,病邪阻滞者多为急性疼痛;脏腑失调多为慢性疼痛。
3.对胃脘痛之治疗,“理气止痛”为临证常用之法,须审证求因,辩证施治。
〔治疗方法〕取穴:上脘、中脘、气海、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合谷、内关、足三里。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搓法、抹法、揉法、按法、拿法。
〔操作〕
1.胃脘部:患者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摩法在胃脘部治疗,使热量深透于胃府;再按揉上脘、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合谷、内关。时间约10分钟。
2.背部:患者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或法),从背部脊柱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至三焦俞治疗;再重点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搓抹其两胁;最后拿肩井。时间约8分钟。
〔辨证加减〕
1.寒邪犯胃:加用擦法在左侧背部治疗,以透热为度。
2.食滞:多按顺时针方向摩腹,重点在中脘、天枢。
3.肝气犯胃:加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胆俞。
4.脾胃虚弱:加按揉关元、肾俞、命门;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及腰部。
〔注意事项〕
1.胃、肠溃疡出血期的病人,不宜手法治疗。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调节饮食。
-
- 揭秘唐高祖李渊夺得帝位 李渊如何称帝建唐?
- 隋朝大业初年,隋炀帝杨广因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而招致天怒人怨,先是礼部尚书、上柱国杨玄感起兵造反,接着各地义军蜂起。瓦岗军是隋末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