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

书籍:中国民主党派大事通览 1949-2000 下卷 作者:罗广武 朝代:2010-06-01 专题:书籍

据新华社北京14日电 中国民主同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下午在北京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到会热烈祝贺。他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致大会的贺词,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民盟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它到目前共有盟员4万余人。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686人。大会的议程是:听取并审议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修改中国民主同盟章程;选举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大会执行主席胡愈之主持了开幕式。执行主席史良致开幕词。她说,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在总结全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中共十二大精神,健全领导,明确任务,开创民盟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新贡献。

大会执行主席费孝通受民盟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一切力量》的工作报告。报告从4个方面阐述了民盟工作的变化:

一、组织和推动盟员学习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协助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广大盟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高涨。

二、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对智力开发、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从民盟具有多学科智力集团的特点出发,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在面向社会为四化服务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经过整顿,民盟的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干部队伍得到了充实。

报告提出了民盟四届中央关于今后应着重做好的五项工作的建议:继续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盟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新贡献;为发展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把民盟的思想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帮助盟员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搞好民盟的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年轻化。

出席开幕式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方毅、赛福鼎、杨静仁、平杰三、李贵、李定、吴茂荪、冯梯云、雷洁琼、严信民、孙承佩、黄鼎臣、苏子蘅、黄凉尘、连贯、彭腾云、郭力文、王寿仁、陆平、叶笃正、陶钝、黄树则、任英等。

据新华社北京14日电 历时14天的九三学社第四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闭幕。

大会号召九三学社各地组织和全体社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完成80年代的三大任务而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部贡献给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周培源主持了闭幕大会。九三学社中央主席许德珩在会上讲了话。他希望大家把这次大会的精神传达好、贯彻好。

九三学社中常委、广东省工作委员会主委黄友谋,九三学社中常委、辽宁省工作委员会主委陈恩凤,九三学社中常委、北京分社主委陈明绍,在大会上发了言。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菽致闭幕词。他要求九三学社各地组织和全体社员戒骄戒躁,进一步加强同工人、农民的团结,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成绩。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的负责人李定、程思远、樊陶斋、郑洞国、楚图南、蒋达宁、葛志成、陆榕树、林盛中、叶宝珊等,出席了大会闭幕式。

《人民日报》14日发表许德珩的署名文章《毛主席和九三学社——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摘要如下:

九三学社,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40年的历程。它是在毛主席的发、推动下成立的,也是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才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当年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

那是在抗日战争末期,1944年年底,日本侵略军对我大西南发动进攻,桂林失陷,川黔吃紧,蒋介石集团中,投降空气浓厚,法西斯反动势力猖獗。重庆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对时局极感焦虑,经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换对时局的看法,认为要民主,要团结,要抗战到底。一开始,梁希、潘菽、税西恒、黄国璋、张西曼、张雪岩、何鲁、涂长望等同志,常常到我家同我和我的爱人劳君展同志座谈时局,间或也在中苏文化协会张西曼同志处座谈。大家渐渐地对座谈有了兴趣,于是就形成座谈会的方式,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一致认为要抗战获得胜利必须争取政治的民主。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以来所揭举的两面极有意义的旗帜,所以我们座谈会取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并渐渐演进成为一种学术性的政治团体,取名民主科学社。后来因为参加座谈会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办了一个刊物,也叫《民主与科学》。社会上对这个刊物有些物议,为了避免外面的误会,就把民主科学社的名称取消了。因此有一个时期座谈会是没有名称的。这一座谈会的主张是“团结民主,抗战到底”,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为实现民主与发展科学而奋斗。

抗战胜利后,参加座谈会的一些朋友们都要回到各自原来的地方去,但是想到一年多来,大家经常在一起座谈,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希望能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长期存在下去。正在酝酿期间,毛主席来到了重庆。

随后,我就向徐冰同志表示,我和我的爱人劳君展同志急于想同毛主席谈谈。不久就收到了毛主席的请帖,约我和君展于9月12日在红岩咀八路军办事处吃午饭。

一见面,毛主席一手拉着君展,一手拉着我说:“想不到我们在这里见面了。”我们和毛主席阔别20多年,山城重聚,快何如之。毛主席和我畅谈了当年在北大时的情景,追述了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的一些事情;君展回顾了在周南女校读书时加入新民学会和驱逐军阀张敬运动的往事,以及1921年君展赴法勤工俭学在上海候船时,毛主席约了许多新民学会的人在半淞园欢送并摄影留念的情景。故人叙旧,格外亲切。随后,毛主席风趣地说:你们知道我这个人怎么会打仗呢?我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家都会意地笑了起来。

我们当时还向毛主席汇报了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毛主席勉励我们说:既然有许多人参加,就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我说:我们也在考虑这样做,不过担心成立组织人数太少。毛主席指出:人数不少,即使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些科学文教界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吗?经过毛主席这样一番指点和推动,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决心把座谈会改组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

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全国各地庆祝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朋友们,在重庆青年会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座谈会。会上有的同志提议,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把座谈会改为九三学社,成为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大家一致赞成,当时就成立了九三学社筹备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并发表新闻于重庆《新华日报》上。

1949年1月底,北平解放。同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举行。我代表九三学社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毛主席授意周恩来同志,让九三学社向新政协筹备会写一报告,说明九三学社做了哪些工作。后来,由我和其他4位同志署名写了工作报告,送交新政协筹备会与会代表人手一份。从此,九三学社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正式成为我国的民主党派之一了。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成员中有些同志认为,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它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使命,提议可以解散。我们酝酿解散的时候,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先是沈钧儒先生领导的我也参加的人民救国会也要解散。因为救国会的成员都在北京,大家同意解散,签名后就解散了。而九三学社成员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和重庆。当时重庆尚未解放,我们与重庆的社员一时联系不上,还作不出解散的决定。及至将要商讨作出决定时,亦即1950年2月间,毛主席回到了北京。当他听到救国会解散时,很为惋惜地说:救国会是进步团体,不应当解散。又听说九三学社也要解散,当即表示不同意,并由中央领导同志传达了他的意见。中央领导同志向我们阐述了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九三学社不但不能解散,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从此,九三学社不但继续存在而且有了新的发展。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动成员做好岗位工作,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到了党的助手作用,作出了贡献。

上一篇:12月7日 下一篇:12月21日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的盗窃之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要离杀庆忌
要离杀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