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客体
指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也就是著作权所有人依法对之享有著作权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它们是某种思想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创作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形态的成果。各国著作权法根据其文化发展状况对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进行具体分类,主要包括文字作品;讲课、演讲等口述作品;音乐、戏剧、舞蹈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工程技术等作品。有的国家还包括计算机软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尽管作了这种分类,但在解决某一作品是否是著作权的客体时,还需要用一定的标尺来衡量。因此,许多国家在著作权法中还规定了构成著作权客体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应有独创性,就是说作品是作者从独立创作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单纯的复制他人的作品,或者是抄袭他人的作品。因此,如果有两部作品的内容是相同的,但它们都是独立作者创作的,他们都可以获得独立的著作权。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者思想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其次,作品还应有物质固定性,必须以一定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便于人们直接或者间接地利用,不能被复制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同时,几乎所有国家的著作权法都规定下列作品不给予保护:(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以及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除此,有的国家还规定对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德的作品不给予保护。我国著作权法除作了上述规定外,还规定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违反宪法和法律、损害公共利益的作品不受保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