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民法这一概念通常可以在三个意义上使用:一是作为部门法之一的民法;二是民法典;三是民法学。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是指一定社会调整特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民法的任务就是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关系中享有哪些民事权利、承担哪些民事义务。凡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典、法律、法规、条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都属于它的范畴。民法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它居于国家的基本法律地位。作为部门法,它是实体法,而不是程序法。民法是大陆法系的用语,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近代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所使用的“民法”一词,都是由市民法转译过来的。用“民”与“法”这两个汉字,组成一个基本部门法的术语,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制定民法典时,由日本学者将荷兰语、法语、德语的市民法借用汉字译成的。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草“大清民律”以来,这个部门法在我国就叫作民法。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百科全书 民法卷目录
下一篇:民法典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