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婚制
指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婚姻形式既不排除一妻多夫制,也不排除一夫多妻制。对偶婚制产生于母系氏族阶段,是人类社会继群婚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婚姻家庭形态,也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阶段的形式。(1)对偶婚制有两种形式:①一妻多夫制:指一个女子与多个男子之间的婚姻。这种婚姻是由当时的女子人口稀少、有杀害婴儿习惯、维持世袭等特殊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②一夫多妻制:指一个男子与多个女子之间的婚姻。这种婚姻是家父长制家庭制度的伴随物。由于男女人口的比例问题、男子在经济上的负担等原因,这种婚姻在当时,只限于富有的社会阶层或上流阶级。一夫多妻婚有3种形式:a.多数女子做为一个男子之妻,处于同样的地位。b.两个或三个女子享有特权,被视为主妻,另外的女子被视为副妻或妻的形式。c.多个女子中有一个女子被视为主妻,其他的女子只做为妾,服从于主妻的形式。(2)对偶婚制的特点:①对偶婚与群婚相比,配偶的范围缩小了,关系也相对地稳定。②对偶婚制与后来的一夫一妻制相比,对偶婚本身很脆弱、很不牢固,容易解除。③对偶婚制产生于母系氏族阶段,婚姻家庭以女子为中心,实行族外婚,男子来自别的氏族。嫁娶形式是女婚男嫁、夫从妻居。④对偶婚不仅是个体之间的性交关系,而且纳入社会经济领域,做为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平等的经济联盟。正因为如此,这种婚姻可以按照夫妻双方任何一方的意愿解除,离婚无需办理任何专门的手续。(3)我国对偶婚制的形式:①阿注婚:亦称“望门居”。“阿注”是亲密朋友的意思。男女年满13岁,就有交阿注的资格。青年男女交阿注,十分自由,家人不加过问和干涉。解除阿注关系也非常自由。有的地区将阿注婚称做走婚。它是指女“阿注”住在娘家,男“阿注”晚上过来偶居生活,次日清晨即离开,回到自己家中。所以,夜色降临,男“阿注”就匆匆赶路去找女“阿注”,有的走几里路,有的走几十里路。如果女方不愿意了。只要表示冷淡或把男方的用品放在门前,就表示不欢迎,男方见了就会自动离去。若有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无抚养义务。②“不落夫家”的婚姻:中国解放前,在壮族、傣族聚居的某些地区通行“不落夫家”的婚姻惯例。这也是对偶婚的一种。这种婚姻是女方虽已成婚,但在生育子女之前仍居娘家。在此期间,丈夫采取上门拜访的形式去妻之娘家会面或同居。
-
-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