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作为一种民事责任基本上是遵循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的。但违约责任在性质和特征上与其他民事责任不同,表现在构成要件上,也体现了自身的特色。一般说来,符合以下两个要件就应承担违约责任:(1)当事人要有违约行为。没有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就无从谈起。违约行为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事人没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常见的违约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下:①不履行合同。指当事人一方根本就未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它的义务。不履行合同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能够履行而故意不履行;二是当事人在客观上已无能力履行。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权利人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对方承担责任。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且合同在客观上的不能履行是由违约方自身的过失造成的,那么违约方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来承担民事责任。第二种情况又叫履行不能。更可细分为自始不能和事后不能。自始不能是指在合同成立之时就在客观上存在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原因。自始不能导致合同无效,其法律后果按无效合同的有关规定处理,不属于违约责任所应讨论的内容。事后不能是指合同成立后至履行届满以前,债务人没有履行能力,致使债权无法实现的情况。对于事后不能除非符合免责的有关规定,否则应承担责任。②不适当履行合同。这是指当事人虽然有履行合同的行为,但没有完全按照合同的规定来履行,在某个或某些环节上履行不适当,如数量短缺,质量不合格等。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对其履行不适当部分,应当负责补足或改正。一般来说,当事人对其不适当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后不外乎有以下三种后果:在履行期限届满以前已经完全补正,达到合同要求,这时就视为已经全面履行了合同;虽然补正,但已超过了履行期限的,仍应承担逾期履行的责任;在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以后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违约方就应承担责任。③迟延履行。迟延履行是指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履行,本来也属于不适当履行的范畴,但习惯上将这一种单列。迟延履行可以分为两类:a.债务人迟延。指合同中负有义务的人没有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内履行自己的义务。债务人迟延必须具备以下要件:必须是债务已到履行期;必须是债务人能为给付而不为给付;违约方须有过错。如果迟延是因为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债务人免责。b.债权人迟延,又称为受领迟延。指在履行期到来时,债权人不接受履行或不积极配合债务人履行合同。构成债权人迟延的条件如下:按照合同规定的给付在履行中必须要有债权人的协助,否则不能完成;必须是债务人已经提出给付。提出给付可以是依照合同的内容,完成履行债务的一切必要准备,而使债权人处于可以受领状态,也可以是用言词将准备给付的事情通知债权人;必须是债权人不受领给付,这里不必探究债权人有无过失,只要有不受领的事实即可。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履行期限,债务人在履行前应通知债权人。否则,债权人因准备不及而不能接受履行,就不负迟延受领的责任。债权人迟延属于债权人违约,债权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债权人迟延通常会产生如下法律后果:免除了债务人的责任,债权人应向债务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若因迟延而给债务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予赔偿。除了上文述及的种种单方违反合同的情况外,在生活中双方违约也是很常见的。对于这种情况《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这里“各自应负的责任”是指与其过错程度相适应的责任,过错越大承担的责任越重。(2)要有过错。除几种特殊的责任不需要过错以外,一般构成违约责任都要求具备过错这一要件。在违约责任中,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于过错采取的是推定的办法。当违约事实出现以后,法律推定违约方有过错,相对人不必证明违约方的过错,但允许违约方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来免除责任。在违约责任中,普遍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因此考查当事人的过错是很重要的问题。在理解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时应该注意,损害后果不是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只要有违约这一事实存在,不论违约是否给当事人造成损害,违约者都应承担责任。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