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
民间传统染印工艺。又名蜡缬,现代印染学称为“蜡防染色”。其渊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湖南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已经熟悉蜂蜡、虫蜡和松脂等物质的防水特征,并用于织物的印染。湖南土家、苗、瑶等少数民族及部分汉族地区民间都能熟练地运用这种印染技法。蜡染使用的主要原料有蜂蜡(或虫蜡、松脂)、蘑芋、蓝靛、白布等。工艺操作视地区不同而略异,一般为:将煮熟的蘑芋糊抹在白布背面,晒干,用铜蜡刀在布壳上点绘各式图案花纹,然后放入蓝靛液中浸染,清漂晒干,用沸水脱蜡即成。浸染工艺有两种方式:一种使织物在绷挺状态下浸染,染品画面整洁;另一种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下浸染,因织物在皱折时容易导致蜡膜龟裂,渗入微量染液,产生无规律的“冰纹”,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蜡染色彩主要为蓝色,间或亦有红、草绿、黄、赭石等色。图案纹样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蜡染布主要用于制作服装、被面、床单、头帕、背包等日用品,近年来还开发了壁挂、壁画等旅游工艺美术品。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
-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