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通释
15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衡阳人。此书卷首有《史记·屈原列传》、张仕可序及自撰《序例》5则。前七卷为屈原著作: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后七卷为宋玉、景差、贾谊等人著作。卷末附录自作《九昭》。书中采分段释文之法。每篇前有解题,引王逸之言加以考辨,主要论述著作时代背景,订正前人之说。篇后复有结束语,概括全篇主旨,并作评论。由王夫之与屈原在思想与遭遇上颇有相似之处,故对屈著理解特深,阐述细致真切,所论大多正确,在清代楚辞研究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最早版本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湘西草堂刻本,现藏湖南图书馆。后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衡阳学署本,同治、民国《船山遗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1996年岳麓书社出有点校本,收入《船山全集》第十四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卓文君 - 凤求凰佳话
- 明月夜,小亭台,后花园,边角门,佳人悄悄,在侍女的掩护下溜出家门,匆匆赶赴几条巷子外的小旅社,与那个风流倜傥的才子相会,一定终身,拉开历史
-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值得学习?揭秘司马相如曾想出轨
- 说到《白头吟》,其中的一句佳句可谓是流传至今,那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首诗的作者是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才女卓文君。卓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