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书院
在湖南长沙。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随父张浚迁居潭州(今长沙)时创建于城南门外妙高峰下。有丽泽堂、书楼、蒙轩、卷云亭、月榭、听雨舫、纳湖、琮谷、采菱舟、南阜等,称“城南十景”。张浚书“城南书院”额。乾道三年(1167),朱熹自闽来访,与栻会讲于岳麓、城南二院,互咏“十景”。后废,其地建高峰寺。明正德二年(1454),参议吴世忠、提学陈凤梧等谋复,未果。嘉靖四十二年(1563),推官翟台始复厅堂五间于寺下。万历六年(1578)又废。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生员易象乾等倡修。雍正十一年(1733)与“岳麓”共享帑金一千两,同称省城书院,但只在长沙府招生。乾隆十年(1745)巡抚杨锡绂以岳麓书院隔江“每校课为风涛所阻”,就南门内天心阁下旧署改建,仍名“城南”。辟御书楼、礼殿、讲堂及“正谊”“主敬”、“进德”、“存诚”、“居业”、“明道”六斋,凡84间,藏书数千卷,移“岳麓”生童肄业其中。二十一年(1756),巡抚陈宏谋复移诸生员于“岳麓”,留童生及新生于“城南”。道光二年(1822)为“远尘俗之嚣,聆清幽之胜,踵先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巡抚左辅等迁返妙高峰旧址,宋时十景“举其六”,建山长居、监院署、文星楼等,修南轩祠以祀张栻,辟六斋等凡120间,“堂构整齐、斋房栉比,规模视昔什倍”。又增购图书至10,555卷。改为“通省肄业之地”,内外学正附课生额扩为138名,与岳麓相等。道光二年(1822)清宣帝旻宁御赐书“丽泽风长”额,以为表彰。时左撰《记》以明其“仰希古哲”之意,诫诸生“履先贤之居,求先贤之学”,成为“经明行修,立体备用”之士。咸丰二年(1852)兵毁。山长陈本钦修葺,“文人日盛”。同治、光绪间屡有修建。乾嘉以来,山长如贺熙龄、余正焕、胡达源、何绍基、郭嵩焘、王先谦等,皆一代名师。讲学大多汉宋并重,尤重经济之学,造就人才甚众,最著名的有曾国藩、李元度、黄兴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巽改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称中路师范学堂。1912年始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杨昌济、徐特立、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郭亮、李维汉、萧三等先后在此学习、工作或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题“第一师范”校名。1968年依1912年原貌复建。今继续办学,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城南书院志》。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